永强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哲学,《易经》中的“体”“用”怎么解释

  一、孔子对易学最大的贡献是孔子发现了《易经》的价值,并把它列入“六经”,使《易经》升华为经典著作,从此登上大雅之堂。 二、孔子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包括《易经》在内,对《易经》的保存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孔子作《易传》,从此把《易经》由一部占筮之书变为一部哲学、社会科学巨著。 四、孔子把《易经》作为六经教材之一,为易学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孔子倡举义理,对易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使《易经》成为儒学经典。 六、总之,因其对易学的贡献及其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孔子堪称中国古代十大易学家之一。

哲学,像《易经》之类,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是一个哲学爱好者,但是不明白,目前它只是给我迷惑

  要是不想看下面总结就是一句话   《易经》是中国古代关于世界本源问题的专著。从古至今给历代文人极大的影响,不过因为现代的思想观念是唯一论,唯物论,坚决遏制二元论以及近代学习西方哲学和各种乱七八糟东西的思潮影响。所以易经从一本包罗万象的书慢慢向着只涉及占卜方向的书籍发展的趋势。   “《易经》”作为一部中国古代著作的名称,是从汉代开始流行的。汉代统治集团以儒学治天下,儒家学者选定了一套古代典籍(儒家十三经)作为知识传播工具,并把《周易》列为首经,始有《易经》之称。《周易》的编定者把前代的易书称为《易》。据《礼记》记载,在《易经》之前,共有三个《易》的版本,即《归藏》、《连山》和《周易》,后来的《易经》就是指《周易》。《周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术界有“《易》历三圣”的说法,即伏羲作八卦、文王系辞并演为六十四卦、孔子作传。流传至今的《周易》,大约形成于战国时期,由孔子及其传人编定而成。其实,《易经》还经历了老子和秦始皇两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检验。老子的《道德经》有88个句子引自《易经》(据《图解易经》,祖行编著,华威国际出版社,2009年3月1版,第2页),而秦始皇嬴政在“焚书坑儒”的政治文化运动中却保留了《易经》。为便于叙述,本文使用“《易经》”名称。   关于《易经》这部著作的性质和价值,中国现代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今天,学者们对《易经》的看法仍然大相径庭。《易经》的思想发端于伏羲八卦,在历经了周文王、老子、孔子、秦始皇,直至晚清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它的科学性从来没有受到中国学者的质疑。到了二十世纪初叶,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历史时刻,中国却沦为科学技术的沙漠,并且维持着落后的社会政治制度,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践踏。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开明学者举起了民主、科学和法制的旗号,并引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这种局面,也成为杨振宁等现代学者否定《易经》,认为《易经》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占据着中国哲学的统治地位,学术界关于《易经》的评价多数是负面的。比如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缩印本,1390页):   易经 ①即“周易”。②指《周易》中同《传》相对而言的经文部分。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说明卦的)、爻辞(说明爻的)两种文字构成,都是为着占卦用的。最早可能萌芽于殷周之际,惟全部经文当系长期积累的产物,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在宗教迷信的外衣下,保存了古代人的某些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2,《经书浅谈》(杨伯俊著,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年7月第1版):   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客观情况和规律极其缺乏认识,因之产生不少迷信活动。卜和筮()便是一种迷信。尤其是上层人物,什么举动都得先请教神灵,问问吉凶(7页)。   孔子把《周易》看成一部哲学书,并不是看成一部占筮书(15页)。   汉朝人解释《周易》,离不开“象”和“数”……到三国魏末,王弼注释《周易》,开“玄学”之风,扫除术数(即上述“象数”、“互体”、“爻辰”之类),便把《周易》之为占筮书变成哲学书。宋朝道士陈抟又创为“先天”、“后天”、“太极”、《河图》、《洛书》之说,把周易变为方士书(16-17页)。   《周易》本是占筮书,应该还他本来面目,无妨仍把它看成古代占筮书。这是古人的迷信……(17页)   3,《中国文化辞典》(施宣圆等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易经:指《周易》中相对《传》而言的经文部分,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之书。……在宗教迷信的形式下,保留了有关古人的思想和认识能力的资料,包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在中国思想历史上有深远影响。   在以上三部著作中,后二者基本上抄袭《辞海》的观点,都认为《易经》是一本占筮书,而且是封建迷信的。三者都认为,占筮活动必然是封建迷信活动。   在中国民间,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的确与《易经》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算命卜卦、阴阳风水活动等等。但是,《易经》“迷信”论并没有统一人们的观点。与之相反,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易经》“科学”论也一直延续着。据张善文在马振彪遗著《周易学说》(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花城出版社,2002年1 月1版,)中的介绍,曾执教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的马振彪教授,“以弘扬《易》道为己任”,“倾其毕生心血”,著成《周易学说》遗稿。马振彪卒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他对于《易经》的研究也就持续到了这一时期。张善文本人还与他的老师黄寿棋教授合著了《周易译注》,于198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改“以经注经”的传统易学惯性,赵定理把中国《易经》、道德哲学与物理学和数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成为当代中国“科学易”派的代表人物。赵定理于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同年分配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室,从事太阳光谱研究工作,1984(有介绍说为1964)年改向从事古天文与《易经》、中医方面的研究。他先后编著了多部易学、哲学和科普性的著作,他的科学道德哲学著作《中华自然哲学的数理原理》,于2003年4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台湾的牟宗三、祖行等也有不少易学成果。牟宗三曾认为:“黑格尔就不能了解道家,他对中国的哲学完全不能了解”(《四因说讲演录》,牟宗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1版,63页)。1997年12月27日,首届国际《易经》大会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召开,开启了经常性的国际易学活动。   《易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呢。《易经》“迷信”论的根据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相传为文王的系辞,大部分都与占卜利害吉凶有关。比如:乾卦第一,元、亨,利,贞。节卦第六十,上六,苦节,贞凶,悔亡。《易经》在古代的用途,主要用于占筮,现代出土的大量殷商卜辞就是例证。《易经》在民间的传播也是与占卦算命等迷信活动共存的。但是,这些关于《易经》价值的判断,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首先,占筮活动并不等于迷信活动。占,就是推断或预测,是问题解决活动。筮是一种草,作计算工具之用。对行动的厉害吉凶进行预测,不仅古人要做,而且是现代人经常要做的工作,只不过占筮和推测的过程要以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为依据。要实现准确的占筮,就需要精确的设卦;要做到精确的设卦,就要全面地认识事物运动和变化的特性。其次,《易经》被用于迷信活动,并不等于《易经》是迷信活动的产物,正如物理学被用于迷信活动,不能证明物理学是迷信产物一样。   《易经》这部书,在它成为儒家经典之前,一般就叫《易》,而没有人叫它《占》或《卜》、《筮》。至于“归藏”、“连山”和“周易”,则是夏、商、周三个朝代《易》的版本,据说与卦符或卦象的排列秩序有关。“易”字的语义,就是“变”或“变化”,这是不存在争议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易经》所关注的变化。狭隘地理解《易经》的人,只把易经的变化看成是六个位置上的阴阳爻所构成的全部变化形式,而不考虑六个位置和阴阳爻的象征。“易”作为象形字,有的认为象蜥蜴,有的认为象日月。许慎《说文解字》:“蜥蜴蜒(左虫右匽)蜓守宫也,象形;秘书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其实,蜥蜴守卫宫室的行为,也是不断变化的过程。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易经》,是在伏羲氏所作八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说中的汉民族的文明始祖,有伏羲氏、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黄帝等等。据当代史学界的推断,五帝时代的黄帝,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6世纪之初(据《现代汉语词典》),但是这只是推测。先秦两汉著作中多有关于太昊帝伏羲氏的记载,也都不能确定他的生活年代。我们现在对伏羲的生活年代进行判断,只能根据各种文献对当时文明程度的描述进行推测,那个年代大约是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据后来文献的记载,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发现了万事万物的阴阳互变之道,并画出八卦以作为这种互变规律的象征。在伏羲氏的时代,汉民族的文字大约处于初创阶段,所以缺少关于八卦的书面语说明。至于阴阳、三才、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天地水火雷风山泽等,或为前人口传心授,或为后人发挥而出。到商朝末年,文王把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并以书面语言进行了定义和规范。   在《易经》中,“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象征”;“象征互动”也是西方现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一切符号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比如诉诸于人们听觉的语言符号等。许慎《说文解字》:“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季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虽然大象今天仍然生活的南亚,但是,古人并不是经常能够见到大象的实体,而只是根据大象的骨骼去想象其模样。这就是“象”这个象形字所表达的语义的来源。在阅读和理解《易经》的过程中,要区别各种不同意义的象征。首先是八卦(或六十四卦)符号的象征。八卦符号所象征的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普遍形式,而不是个别的事物或具体的吉凶利害标志。其次,是三个位置的象征意义。所谓“三才者、天地人”,是用“天地人”的关系来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普遍形式,“天地人”只是实例。古代学者之所以把三才命名为“天地人”,是因为天大、地大、人大,最容易被人们认识。第三,文王系辞“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所涉及的各种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这些象征用于解释文王所定义的卦义。   《易经》,是用阴阳两种符号(爻象)表示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普遍形式,用三个(或三组)位置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普遍关系的著作。如果根据现代学术规范重新命名,《易经》则叫做《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普遍形式》。   一切哲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寻找到支配着我们这个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个东西也叫做道或逻格斯。然而,佛家和量子物理学派的知识又告诉我们,宇宙或者是不定的。我们相信,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而不同的观察者和思想者,却总是得出不同的结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决定论和不定论,存在主义、结构主义、逻辑原子主义等等,都是不同的观察者在不同的时空点对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的产物。在凡此种种的主义和理论之中,谁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则另当别论。   人类是有意识的动物,是知性的动物。人类在世界中寻找自由,总是关注着自身行动的利害吉凶和成败得失。人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知识,又以不断积累知识的方式来支持自身的行动。人类有关于自身和环境关系的知性,也有关于个别事物和世界整体关系的知性。如果我们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那么,与之相对的就是科学。我们关于个别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无不以我们所持有的世界观为根据;而我们要得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则必须“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从中抽象出万事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宇宙的无限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认识空间,因此,人类的哲学思绪也显得五彩斑斓。不过,近代影响世界的哲学思潮绝大多数都是从西方兴起,中国则象哲学真空一样,不断接受着西方哲学文明的启蒙。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中国哲学非法”论的根据。中国易学思想虽然发生于远古,近代以来又饱受冷落和非难,但是它的科学性、普适性、简洁性和彻底性却远远超出西方众多主要流派。   《易经》提出了阴阳对立统一理论,创立了辩证法。《易经》的辩证法既不“唯心”,也不“唯物”,高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有人认为《易经》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其实,《易经》之外并无“豪华的辩证法”。相对于《易经》,黑格尔的辩证法不过是倒退。《易经》用最简洁的符号组合揭示出最复杂的道理,创立了人类最早的形式语言符号系统。《易经》包含有二进制计数法思想,给莱布尼兹以启示或支持。《易经》采用了结构主义的方法,他的一个卦象就是一个语句,而爻象则是词汇。《易经》提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理论。在儒家的易学思想中,乾,是处于统治地位的矛盾的方面,坤则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的方面。《易经》创立了人类最早的问题解决程序,这就是被“《易经》迷信”论者所责难的占卜。设卦,就是建立形式语句或数据结构;占卜,就是根据已经掌握的事物的运动规律,确定事物未来的运动状态。《易经》的问题解决手段,到现代仍然可以直接适用机器运算。以《易经》为基础,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易学,有着十分清晰明确的概念体系,并非如黑格尔所指的那样,是处于抽象的低级的层次。关于《易经》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思想,我们将另文论述。

师卦的《哲学易经》之《师卦》

  师卦师:贞,丈人吉,无咎。《彖》日: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象》日: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争讼不成必然会聚合以众合力而战,故受之《师》。师,众也。也就是众人集合的团体。众人集合一团就能化弱为强,就能维护正义,就能战胜一切邪恶的势力,就能捍卫自己不受侵害。因此,要想维护利益和将来的利益人们就不得不站立到共同的立场上来,就得建立一个以共同利益为中心的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捍卫之师、正义之师。因为只有这样的军队的形成才能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才能捍卫自己的领土不受侵犯,才能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姿态凝聚人心全面发展。故《师》卦说:“众人合力一团才能守贞其利,仰仗于人,吉又何咎。”试想,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作后盾怎能抵御外部敌对势力的强力掠夺,又何以存身利已,更无尊严可言了。《彖》辞说:师就是众合之体,贞就是守正之道。能够把众人凝聚起来而又能行守正之道则可王天下矣。因为只有把人们团结起来武装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刚强有力的整体而能应变一切,只有把人们组织起来行动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势力而冲破险难,使社会趋向和平、安定、繁荣。因此能以此治天下民必从之,是以吉又何咎。《象》辞说:地中有水,润下就湿,汇合于流,其势浩荡,这是《师》之象。是以君子观之,思天下柔弱莫过于水,汇合于流则江水滔滔而奔腾于四海其势无可阻矣,从而当效法于水畜养民众、容和民心、凝聚民力。初六:师出以律。否藏,凶。《象》日: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众人聚合在一起如果没有一个制度律其纪就难以齐人心,人心不齐心志各异是以否藏而有凶之见矣。因此“师出以律”首先就得制法度明号令建立一个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的制度建成才能壹行其纪万目皆起,壹行其纲万目皆张而天下和服。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何以行其政肃其法,如果没有一个健有力的制度何以整肃人们的行为,是以有勃之见而凶出矣。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日: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在师,存在于师、生存于师、依赖于师。是以在师,中正吉祥,没有灾咎,承天宠也。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只有依靠群体力量的维护才能战胜一切和捍卫一切,故王多次赐命,赏牿天下,怀万邦也。九三:师或舆尸,凶。《象》日: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合众以力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捍卫自身的利益,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是为了大家过上好日子。如果相互结合反而带来了内哄内斗和凶事的产生,这样的组织有什么作为呢?乌合之众,必大而无功。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日: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有师阵列和驻地,没有灾咎。有师阵列和驻地才能应突变防不虞,使一切正常和有序发展,是以未失常也。故作为一个国家当建立边防体系,设立官府机构,加强治安队伍,做好一切防范措施才能应突变防不虞,使社会永远处于稳健的发展。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日:长子帅师,以中正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禽,擒也。田有所擒,利当执言。分封行赏无有其过,充罚无有其私,则民心和民志从无有咎矣。故作为君长为兄者等当表率于师,身体力行,以求中正。没有学问的见识短浅的人只会造成社会危害,卜问有凶灾。故用人不可不慎,如赏罚不明,荣利辱害失度,谁效死而折服,更无从谈起牧民履政了。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日: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大君,是最高统领的意思。最高统领当号令天下成立国体修建家园,这样才能阻止一切唯利是图只求自大的小人行径而归正天下,使人们主权得以体现,民主得以解放,社会得以安定,人能得以展现,社会得和谐。故“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当以正功也;小人唯利是图只求已为,必乱其邦。”

师卦的《哲学易经》之《师卦》

  师卦师:贞,丈人吉,无咎。《彖》日: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象》日: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争讼不成必然会聚合以众合力而战,故受之《师》。师,众也。也就是众人集合的团体。众人集合一团就能化弱为强,就能维护正义,就能战胜一切邪恶的势力,就能捍卫自己不受侵害。因此,要想维护利益和将来的利益人们就不得不站立到共同的立场上来,就得建立一个以共同利益为中心的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捍卫之师、正义之师。因为只有这样的军队的形成才能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才能捍卫自己的领土不受侵犯,才能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姿态凝聚人心全面发展。故《师》卦说:“众人合力一团才能守贞其利,仰仗于人,吉又何咎。”试想,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作后盾怎能抵御外部敌对势力的强力掠夺,又何以存身利已,更无尊严可言了。《彖》辞说:师就是众合之体,贞就是守正之道。能够把众人凝聚起来而又能行守正之道则可王天下矣。因为只有把人们团结起来武装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刚强有力的整体而能应变一切,只有把人们组织起来行动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势力而冲破险难,使社会趋向和平、安定、繁荣。因此能以此治天下民必从之,是以吉又何咎。《象》辞说:地中有水,润下就湿,汇合于流,其势浩荡,这是《师》之象。是以君子观之,思天下柔弱莫过于水,汇合于流则江水滔滔而奔腾于四海其势无可阻矣,从而当效法于水畜养民众、容和民心、凝聚民力。初六:师出以律。否藏,凶。《象》日: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众人聚合在一起如果没有一个制度律其纪就难以齐人心,人心不齐心志各异是以否藏而有凶之见矣。因此“师出以律”首先就得制法度明号令建立一个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的制度建成才能壹行其纪万目皆起,壹行其纲万目皆张而天下和服。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何以行其政肃其法,如果没有一个健有力的制度何以整肃人们的行为,是以有勃之见而凶出矣。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日: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在师,存在于师、生存于师、依赖于师。是以在师,中正吉祥,没有灾咎,承天宠也。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只有依靠群体力量的维护才能战胜一切和捍卫一切,故王多次赐命,赏牿天下,怀万邦也。九三:师或舆尸,凶。《象》日: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合众以力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捍卫自身的利益,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是为了大家过上好日子。如果相互结合反而带来了内哄内斗和凶事的产生,这样的组织有什么作为呢?乌合之众,必大而无功。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日: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有师阵列和驻地,没有灾咎。有师阵列和驻地才能应突变防不虞,使一切正常和有序发展,是以未失常也。故作为一个国家当建立边防体系,设立官府机构,加强治安队伍,做好一切防范措施才能应突变防不虞,使社会永远处于稳健的发展。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日:长子帅师,以中正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禽,擒也。田有所擒,利当执言。分封行赏无有其过,充罚无有其私,则民心和民志从无有咎矣。故作为君长为兄者等当表率于师,身体力行,以求中正。没有学问的见识短浅的人只会造成社会危害,卜问有凶灾。故用人不可不慎,如赏罚不明,荣利辱害失度,谁效死而折服,更无从谈起牧民履政了。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日: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大君,是最高统领的意思。最高统领当号令天下成立国体修建家园,这样才能阻止一切唯利是图只求自大的小人行径而归正天下,使人们主权得以体现,民主得以解放,社会得以安定,人能得以展现,社会得和谐。故“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当以正功也;小人唯利是图只求已为,必乱其邦。”

关于哲学:该不该信佛?

  能信仰佛教,是一个人的福报。我们中国人当然应该信佛,理由如下:   *   中国历代的帝王将相,很多都信佛,他们都生活得很好。   *   中国几千年中的文人学士,很多也信佛,比如苏东坡、白居易、丰子恺,等等,他们都有很多佛教诗篇和文章,他们一生也很有意义。   *   当今的成功人士,很多也信佛,比如李嘉诚、李连杰、刘德华、刘长乐等等,他们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   中国目前有几十所佛学院,很多名牌大学也有佛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有佛教研究中心……这说明佛教,是非常深奥的学问,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如果不深入学习,很难理解。您说的那些对佛教的理解那还是皮毛。   *   目前,全世界有几亿佛教徒,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好。   *   ,目前我国有几万个佛教寺院,还不算那些没有恢复的佛教寺院遗址,几乎中国每个乡镇都有佛教寺庙,这说明什么?这充分说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祖先都有信仰佛教的。既然我能祖宗可以信,我们也应该信。   ……

和亲人谈生意谈崩了怎么办

  只要是扯上互相的利益,那时候都不考虑亲人这层关系了,证明还是很现实的,一马事归一马是,生意做不成就不要去提这事了,其他方面还是客客气气的就好

喜欢哲学的人是不是都是摩羯座的

  可以肯定的是她喜欢你.至于开始对你疏远那绝对不是因为闲言,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代表着什么.关键是你可能让她感觉到了你们只是单纯的哥们一样的情感,而不是她想要的爱情,再加上同事的闲话,所以她才和你保持距离,现在问题在你.看你现在对她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是爱还是单纯的喜欢,或不确定.你也不要否认说对她一点感觉都没有,我是过来人.......如果爱就大胆的表白,如果不是那种就要和她单独谈谈,一定要把你们的关系定位清楚,你们就不会尴尬了!

中国哲学精髓?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之一就是西方哲学就是关于宇宙哲学的,而中国的哲学是关于社会哲学的,精髓在于一种和谐的哲理、和谐的思想。因而可以明确地认定,中国哲学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不可或缺的伟大思想宝库。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是以《易经》、老子《道德经》的道家理论和孔子的儒家“中庸”思想为核心,以此为展开。才有后来的墨家 孟家 医家 兵家和武家等文化体系。   《易经》一般人认为《周易》就是《易经》这是不确却的。易经除了包括《周易》在内的易学经典之外,还包括夏朝反映《连山易》学术思想的《太玄经》,商朝反映《归藏易》学术思想的《元包经》。尽管这两部经典出于《周易》以后的人的整理,但它们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反映了《周易》以前夏商两代的易学内容。《周易浅述》说:“伏羲六十四卦,夏商相承用之,皆有其书。夏曰连山首艮、商曰归藏首坤,至文王、周公则首乾。连山、归藏不传,今经则文王、周公所作,故曰周易也。”从《周易·系辞传》曰:“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即可知“易经”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基石,是智慧的先古人民在生产和实践中不断发现和积累的智慧结晶。《周易》中的《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羽翼之作系孔子所为,。所以周易有起于文王,成于孔子之说。是当之无愧的群经之首。   “老子天下第一”是当时人们对老子的尊崇和`褒奖。现代人把此语用在那些“自大狂”身上有贬之意。老子的宇宙起源说:“道生一(宇宙没大爆炸”都是混沌一体的);一生二(大爆炸中产生出两种物质属性及阴阳):二生三(有了阴阳两种物质属性的和合从而产生出广义上的生命体)三生万物(有了这些生命体以平方式的繁衍从而使整个宇宙充满着生命的气息)“这完全符合现代科学发现的宇宙生命起源规律.。由此可知道家理论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啊!   道家最高追求是“无为而无不为”这样的境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有智者静思其就,就能感悟到其中的奥妙。其次是阴阳理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把浩瀚宇宙从宏观向微观细分为阴阳。如:把可见的宇宙分为阳;不可见宇宙(现代发现的黑洞)分为阴;然后又从阴阳两个宇宙里面又分阴阳;又以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火为阳,水为阴;把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

如何寻找自我价值的天平 哲学思考

  价值,所谓的价值都是冠名的,你认为有价值就有价值,你也可以认为不需要。为什么一个人存活在世界上,要去考虑一个活着的意义,活着的价值呢。当初父母生下我们的时候,最初的意愿不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嘛。当人渐渐长大后,发现要去寻找一个生存的方式,也就是工作并且养活自己和家人,这个是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最根本的价值。等到一个人实现的最基础的价值后,要去追求更高的价值体现,这时候就要考虑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了。自我价值分为这么几步,首先是生存,再次是家庭,最后是社会。这是我所理解的价值观,希望对你有帮助。

坤卦的哲学解读

  坤卦下部的三条爻是主卦,代表主方;上部的三条爻是客卦,代表客方。主卦与客卦中的爻全是阴爻,全部不有应,没有阴阳和谐关系,不过,也没有冲突,只有对立。这六条爻全部都是潜在因素,潜在的对于主方有利的因素,或者潜在的对于主方不利的因素。图中用了两种颜色表示爻:黑色的表示当位的爻,阴爻在阴位,是潜在的对主方有利的因素;灰色表示不当位的爻,阴爻在阳位,是潜在的对主方不利的爻。先看主卦,主卦中的因素是主方可以改变的。上爻和下爻不当位:下爻代表主方的行动,阴爻,表示主方消极被动,主方可以阴中有阳,适当地采取一些主动措施,利用客方消极被动的机会谋取利益;上爻代表主方的态度,阴爻表示主方态度随和,主方也可以阴中有阳,适当采取强硬态度制约客方,保护和增加主方的利益。不过,这两种阴中有阳的措施都是暂时,很难维持长久,因为,主方的素质非常差,极端虚弱,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长期维持主动和强硬的态度。比较现实的办法是随其自然,主方什么都不特意去做。由于事物本身的变化符合螺旋形发展的规律,过了坤卦就是震卦,主方可能自然地向震卦所代表的状态发展。需要说明,这种变化很不容易发生,就像是十月怀胎一样,要经历一段艰苦的孕育时期,才能有婴儿新生,也就是说需要经过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阳数从0增加到4,主方才能从0卦坤卦所代表的状态转变成4卦震卦所代表的状态。.至于客卦方面,上爻和下爻都是当位的爻,只有中爻不当位,但是中爻代表客方的素质,表示客方素质比较差,力量很弱,有可能是主方发展的好机会。总之,主方不必考虑客卦方面的因素。根据当前的形势,主方应当随其自然,顺应客方,顺应一切,耐心等待情况自然地向有利于主方的方向发展。图的下方是卦辞,卦辞比较形象地告诉主方应当随其自然,“元亨,利牝马之贞”,“安贞吉”。图的右边是六条爻辞和用阴。爻辞与爻一一对应,比较形象地说明完全抽象的爻所包含的信息。删去爻辞中的判断词,就可以看出六条爻辞实际上是一首完整的围绕“坤”这个主题的散文诗,下面是其译文:(如今的状态像是)踩踏在霜上行走,坚硬的寒冰季节即将到来。(像地一样地)平直方正而广大,不作任何活动没有不利的事。包含美丽内涵的状态可以坚持下去,即使为朝廷服务,没有成功,也有好的终了,(即使)缄口不言,(也能得到)黄裳赏赐。(可不要像好斗的)龙,战于野郊,留下玄黑的血迹洒落黄沙。下面逐条说明卦爻辞: 〖卦辞原文〗元亨,利牝马之





易经谈哲学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