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墓地风水 >阴阳风水

怎样认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与五行,最初都是一种生活概念,它是唯物的,在历史上起了反神权、反迷信思想的进步作用,祖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承认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而且事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相互依存和斗争。中医应用这个观点,指导防病治病的实践,在历史上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这是应当肯定的。》》》中医学说中的四大病因阴阳五行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相互关系与变化,它在历史上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临床实践中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限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摆脱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特别是五行学说,由于它采用了直观的取类比象的方法,把一切事物全部分为五类,机械地纳入五行之中,从而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以五行相乘相侮来归纳一切事物之间 的关系,把事物本来的辩论法变成循环无端的周而复始的呆板的公式,从而掺入了形而上学的内容。所以,我们对阴阳五行学,既要懂得它的原意,更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便更好地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为我国乃至世界医学作出贡献。》》》中医五行之木

阴阳五行学说的医学说法

  中医是整体的医学,中医基础的阴阳五行,八纲辩证,藏象,经络贯穿在中医的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始终.阴阳五行,八纲辩证是中医变化中的不变性,不管是由局部向整体各个层次的过渡,放大,还是从整体向局部的缩小,中医的基本点,这种放大缩小的共同特性:分形元(阴阳五行八纲)的不变性,就是中医所隐含的朴素古老的分形观,有自相似,自仿射特性.准拓扑的联系.阴阳集的分维是1,五行集的分维是1.4650,阴阳五行集的分维是2.0959,八纲集的分维是4等. 中医诊断,辩证施治的根基也是建立在古老朴素的分形观上的.中医的望闻问切是机体功能与结构等的局部与整体互相映射的结果,是分形自仿射,自相似的产物.或全息观的映射.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6]。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自清朝末年,中

“中医”,何谓“中医”?

  中医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何以为证?“中医”一说,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的“有病不冶,常得中医”句。早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有了“中医”一词,那时西医还不成系统,更没传入中国(西医传入中国是在西汉以后又过了一千七百年的明末),西汉人连西医为何物都不知道,怎可能为区别“西医”,而称中国的医学医术为“中医”呢?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当然,今日“中医”一词指中国的医学,但是,若理解了“中和”之意,会明白大夫为何常说滋阴、补阳、调理……   。从此,中国医药学的文明史开始了。   中国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医学史,由于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国独特理论框架,及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出现两个分明的层次,在东西方医学交汇中呈现复杂多态的状态。   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医巫分离,医学具有更显明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趋于专业化。   秦汉时,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乱割据的状态,医药学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伤科、养生保健中外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成绩,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经验。   隋唐时期,国家重归统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辉宏气势。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医学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成果。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的重视在医药发展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北宋政府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局、铸造针灸铜人、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等等,有力的促进了医药卫主之进步。   辽、夏、金、元与两宋王朝并立以至元灭宋统一全国。这是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大融合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学派争鸣、民族医学奋起的一个辉煌的时期,为多源一体化的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了蓬勃的生机。   明代,医药学发展出现革新趋势。在探传染病病因、创造人痘接种预防天花、中药学研究等进入新的层次。中外医药的交流范围已达亚、欧、非许多国家与地区,中学的输出、西学的东渐,使中外医学文化在交流接触中,互惠受益。   清代前、中期,医学趋于普及与升华发展的时期,王清任躬身于人体解剖,著有《医林改错》,反映了“中国医界大胆之革命论者”的开拓进取精神。   上述的这一切,是中国古代医学波澜壮阔的历史梗概。这样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及文明,是世界医学史上所罕见的。中国古典医籍数量之大,名医辈出,人数之多,在同时期的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中国传统医药学有着强有力的生命力,它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经过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撞击、对抗到结合,也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遂出现了中西汇通合纂的探索。传统医学在走向现代化。   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格局将会对这百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医学史作出客观的再现和评述。   中国医学史无论对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研究,还是对近现代医学的研究,或是与各种不同体系医学的比较研究,对医、教、研和卫生管理等工作及学科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涵盖面广,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久远博大,不是其他学科所能代替的。   从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到现在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我们都在等待下一个考验我们的疫情是什么?该如何面对?然而,在对SARS和禽流感的防治和治疗中间,人们发现有一样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那就是中医。中医学有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它和国画、诗词,以至于《易经》、风水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体系。同时它又是一门和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医学科学。   200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后说,SARS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缩短了发烧时间和住院时间。专家们还建议,如果能把中医参与治疗提升到常规治疗层面对世界其它地方防治SARS将会很有帮助。这大大鼓舞了中医界,也为这上千年的传统医学注入了一股实证的新鲜血液。   回顾中医的历史,可以上述到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长达1800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基础。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如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哲学体系影响下发展出了中医中药学。可以说中医拥有的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他与西方医学最重要的不同点。当人们开始懂得把从生活中学来的自救知识积累成一套医疗理论的时候,西方原始医学和中国原始医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样的。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由“四元素”组成即火、气、水、土产生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间概述了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和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表现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这四元素和五行,显示出了这时期东西方医学的概念距离还不是很远。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气在中国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观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种朴素的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逐渐形成了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中国著名的近代著名的这个中医基础教授,内经教授。他说人就这一口气,这口气没有了这个人还在这什么都没有了,人这口气不走,这口气就在它就是活着。就你讲那个活体的。我们研究的就是有气的这个活体,有气的活体。精气学说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中国认为世界怎么来的?中国的哲学家认为气一元论。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是气来的呀,在上就是为气,在下则为形,就是地。这就是气。然后呢你象在《春秋繁露》里董仲书说的:“元气者,始也”。万物之始也。有了这口元气什么都开始运动了。没有这口元气,就没有,就好像上帝的推动力就像牛顿找上帝第一个推动这个地球一样。这就是大家都在找一个解释这个世界,而中医恰恰它可理解是这个世界。阴,阳。何谓阴阳?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间一切能量、运动方式、空间方位、时间序列、事物的性质、以及聚万物之灵的气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阴阳是一切事物辩证对立的两方面。《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中医讲求阴阳平衡以致中,致和。在《易传》里,就是我们讲的《十翼》,《易传》里说了:“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万物之始也,有了阴和阳,才有了万物之始。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有了阴阳还有了气才有了万物。这就是我们讲阴阳的观念。   西医和中医呢它也有这种类似、相类似的地方。中医讲阴阳平衡。西医讲什么?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在现在医院里是个很难治的病。这个人如果岁数大一点电解质紊乱了,抗菌素就不好用了。肺炎肯定就死了,要了命了。酸中毒,碱中毒,一到酸碱中毒,我们很多医生就头疼,不好调整。你用点碳酸氢纳去也不好用,你给他用点酸,也不好用。那么西医它是怎么来认识酸碱平衡的呢?它认为这个人的人体,它的这个钾离子和氯离子,各有156毫克单位,它要寻求这个平衡,就叫酸碱平衡,就是PH值平衡。然后呢,它经常在变换,变化时候它就有一个缓冲对。它有三个缓冲对,它有最弱的是氨基酸缓冲对、磷酸缓冲对、碳酸缓冲对,这三个缓冲对是什么呢?就是来纠正这个淤值。你比如酸高一点,它可以调整调整;碱高一点,它也可以调整调整,它是个调节器。当你太厉害了,这三个调节器就无效了。无效了就出现电解质紊乱。它也在追求阴阳平衡,它认为如果调整不好,出现电解质紊乱的人就叫做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的。用中医话,就是阴阳不平衡,它是怎么不平衡?钾钠离子不平衡。高钾的病人就很危险,低钾的病人也很危险,高钾的病人可以猝死,低钾的病人也可以猝死,所以在这一点上,你就说西医就是在讲阴阳?不是,它也不是在讲阴阳,它是讲一个内环境的稳定。这个内环境的稳定,和你讲的这个中医的这个“中”字,这个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真正认识到中医,是在讲究一个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医学体系,西医就可以接受。我们从这个角度切入中西医结合,去和西医对话,就好多了,就好多了。   2006年2月中国文化部公布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申请项目。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在与疾病做斗争的漫长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原创性学科名列其中。根据规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处于濒危状态,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是否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是最关键的一条……   中医是在绝对性世界观和虚无轮回人生观基础上综合考虑人类生理、心理、行为、外界物理运动后对人类生理、心理、行为的非统一现象进行修正统一的综合性方法论。其世界观是深刻的、本质的;其人生观是超越生死的;起方法论是公正、公平、合天道的。

“中医”,何谓“中医”?

  中医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何以为证?“中医”一说,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的“有病不冶,常得中医”句。早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有了“中医”一词,那时西医还不成系统,更没传入中国(西医传入中国是在西汉以后又过了一千七百年的明末),西汉人连西医为何物都不知道,怎可能为区别“西医”,而称中国的医学医术为“中医”呢?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当然,今日“中医”一词指中国的医学,但是,若理解了“中和”之意,会明白大夫为何常说滋阴、补阳、调理……   。从此,中国医药学的文明史开始了。   中国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医学史,由于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国独特理论框架,及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出现两个分明的层次,在东西方医学交汇中呈现复杂多态的状态。   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医巫分离,医学具有更显明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趋于专业化。   秦汉时,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乱割据的状态,医药学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伤科、养生保健中外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成绩,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经验。   隋唐时期,国家重归统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辉宏气势。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医学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成果。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的重视在医药发展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北宋政府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局、铸造针灸铜人、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等等,有力的促进了医药卫主之进步。   辽、夏、金、元与两宋王朝并立以至元灭宋统一全国。这是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大融合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学派争鸣、民族医学奋起的一个辉煌的时期,为多源一体化的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了蓬勃的生机。   明代,医药学发展出现革新趋势。在探传染病病因、创造人痘接种预防天花、中药学研究等进入新的层次。中外医药的交流范围已达亚、欧、非许多国家与地区,中学的输出、西学的东渐,使中外医学文化在交流接触中,互惠受益。   清代前、中期,医学趋于普及与升华发展的时期,王清任躬身于人体解剖,著有《医林改错》,反映了“中国医界大胆之革命论者”的开拓进取精神。   上述的这一切,是中国古代医学波澜壮阔的历史梗概。这样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及文明,是世界医学史上所罕见的。中国古典医籍数量之大,名医辈出,人数之多,在同时期的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中国传统医药学有着强有力的生命力,它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经过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撞击、对抗到结合,也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遂出现了中西汇通合纂的探索。传统医学在走向现代化。   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格局将会对这百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医学史作出客观的再现和评述。   中国医学史无论对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研究,还是对近现代医学的研究,或是与各种不同体系医学的比较研究,对医、教、研和卫生管理等工作及学科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涵盖面广,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久远博大,不是其他学科所能代替的。   从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到现在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我们都在等待下一个考验我们的疫情是什么?该如何面对?然而,在对SARS和禽流感的防治和治疗中间,人们发现有一样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那就是中医。中医学有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它和国画、诗词,以至于《易经》、风水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体系。同时它又是一门和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医学科学。   200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后说,SARS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缩短了发烧时间和住院时间。专家们还建议,如果能把中医参与治疗提升到常规治疗层面对世界其它地方防治SARS将会很有帮助。这大大鼓舞了中医界,也为这上千年的传统医学注入了一股实证的新鲜血液。   回顾中医的历史,可以上述到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长达1800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基础。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如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哲学体系影响下发展出了中医中药学。可以说中医拥有的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他与西方医学最重要的不同点。当人们开始懂得把从生活中学来的自救知识积累成一套医疗理论的时候,西方原始医学和中国原始医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样的。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由“四元素”组成即火、气、水、土产生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间概述了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和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表现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这四元素和五行,显示出了这时期东西方医学的概念距离还不是很远。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气在中国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观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种朴素的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逐渐形成了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中国著名的近代著名的这个中医基础教授,内经教授。他说人就这一口气,这口气没有了这个人还在这什么都没有了,人这口气不走,这口气就在它就是活着。就你讲那个活体的。我们研究的就是有气的这个活体,有气的活体。精气学说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中国认为世界怎么来的?中国的哲学家认为气一元论。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是气来的呀,在上就是为气,在下则为形,就是地。这就是气。然后呢你象在《春秋繁露》里董仲书说的:“元气者,始也”。万物之始也。有了这口元气什么都开始运动了。没有这口元气,就没有,就好像上帝的推动力就像牛顿找上帝第一个推动这个地球一样。这就是大家都在找一个解释这个世界,而中医恰恰它可理解是这个世界。阴,阳。何谓阴阳?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间一切能量、运动方式、空间方位、时间序列、事物的性质、以及聚万物之灵的气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阴阳是一切事物辩证对立的两方面。《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中医讲求阴阳平衡以致中,致和。在《易传》里,就是我们讲的《十翼》,《易传》里说了:“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万物之始也,有了阴和阳,才有了万物之始。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有了阴阳还有了气才有了万物。这就是我们讲阴阳的观念。   西医和中医呢它也有这种类似、相类似的地方。中医讲阴阳平衡。西医讲什么?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在现在医院里是个很难治的病。这个人如果岁数大一点电解质紊乱了,抗菌素就不好用了。肺炎肯定就死了,要了命了。酸中毒,碱中毒,一到酸碱中毒,我们很多医生就头疼,不好调整。你用点碳酸氢纳去也不好用,你给他用点酸,也不好用。那么西医它是怎么来认识酸碱平衡的呢?它认为这个人的人体,它的这个钾离子和氯离子,各有156毫克单位,它要寻求这个平衡,就叫酸碱平衡,就是PH值平衡。然后呢,它经常在变换,变化时候它就有一个缓冲对。它有三个缓冲对,它有最弱的是氨基酸缓冲对、磷酸缓冲对、碳酸缓冲对,这三个缓冲对是什么呢?就是来纠正这个淤值。你比如酸高一点,它可以调整调整;碱高一点,它也可以调整调整,它是个调节器。当你太厉害了,这三个调节器就无效了。无效了就出现电解质紊乱。它也在追求阴阳平衡,它认为如果调整不好,出现电解质紊乱的人就叫做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的。用中医话,就是阴阳不平衡,它是怎么不平衡?钾钠离子不平衡。高钾的病人就很危险,低钾的病人也很危险,高钾的病人可以猝死,低钾的病人也可以猝死,所以在这一点上,你就说西医就是在讲阴阳?不是,它也不是在讲阴阳,它是讲一个内环境的稳定。这个内环境的稳定,和你讲的这个中医的这个“中”字,这个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真正认识到中医,是在讲究一个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医学体系,西医就可以接受。我们从这个角度切入中西医结合,去和西医对话,就好多了,就好多了。   2006年2月中国文化部公布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申请项目。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在与疾病做斗争的漫长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原创性学科名列其中。根据规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处于濒危状态,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是否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是最关键的一条……   中医是在绝对性世界观和虚无轮回人生观基础上综合考虑人类生理、心理、行为、外界物理运动后对人类生理、心理、行为的非统一现象进行修正统一的综合性方法论。其世界观是深刻的、本质的;其人生观是超越生死的;起方法论是公正、公平、合天道的。

有什么书是关于阴阳五行的

  《五行》,《测字》,基础是《周易》《奇门遁甲》等等

梦见有人让读医学名著

  读书文写字大吉。《周公解梦》 有人教书大富贵。《周公解梦》 各色经书大富贵。《周公解梦》 五色纸者大益财。《周公解梦》

春梦的医学名词

  春梦是指表现人潜意识对于性渴望的梦境。例如在梦中跟喜欢的异性或同性有非常愉悦的行为,可能是拥抱、亲吻或性行为等。在睡觉时所作的梦,梦里是与性相关或性交等等的内容。如果经常观看色情影片或杂志等等色情物品,很容易引起性欲,在没有得到发泄下,因此亦会作梦。而男性通常会伴随着梦遗发生。很多时,过了青年期,性欲渐减,作春梦次数也递减。此外由于道德感等社会因素,也可能介著象征方式呈现,比如说“蛇”、“房间”、“落下”、“甜梦”等。 什么是春梦?我们经常会将自己的梦讲出来,可是一遇到赤裸裸的性体验或性行为的春梦却难以启齿。“春梦”实际上是自己的性态度或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反应。一般来讲,有性经验的人要比没有性经验的人做清晰的“春梦”的几率要大,没有性经验的人的春梦往往性对象模糊;性压抑程度低的人容易做赤裸裸的“春梦”,性压抑程度高的人的“春梦”则晦涩隐蔽。“春梦”可能跟实际的人的性心理有直接的关系,也可能与性没有关系,而只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反应。而具体梦境则需具体分析。 为何会做春梦?每个人都做过梦,《红楼梦》中曾描述了21个栩栩如生、各不相同的梦境,其中男女色情的梦就有4次。古曲名剧《牡丹亭》则描述了妙龄女性杜丽娘与青年男子柳梦梅梦中邂逅并发生性关系,梦醒后思念不已,忧郁而终;最后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缔结良缘的神话故事。青春期男女凡做带有色情的梦,就叫做“性梦”。性梦十分常见,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2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其中66.4%做过关于“性经验”(主要指性交)的梦,如果加上其他形式的性内容,则几乎每个人都做过这类梦。心理学家认为,性梦是在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性欲望冲动的自发暴露,是性心理、性生理发育正常的标志。性梦的自然宣泄,类似一种安全阀的作用,可以缓和累积的性张力,有利于性器官功能的完善与成熟。梦境中性内容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如:看到裸体的异性、与异性接吻、拥抱、被异性爱抚、爱抚异性、性交等。梦中异性的形象有时是清晰的,有时是模糊的;有时,梦境中会有与同性有性接触的情节,而做这种梦的人,并没有可观察的同性恋倾向。有时,梦境中会有性侵犯(如强奸)的情节,而做这种梦的人也并没有性侵犯的倾向。因此,不必为自己的性梦中出现的异常行为过分担心。性梦中的性对象是不可选择的。有调查报告,性梦者情欲对象可能是与其一往情深但未成眷属的人,也可能是同班同学、邻居、亲友,还可能是只见过一面而没有任何交往的人,甚至是从不相识的陌生人。男性性梦的内容与其他梦境一样,表现为支离破碎,事后难以清晰描述。没有性经验的人,其梦境行为只能达到他平时看到、想到、听到的性知识水平。有过性经历的人,可能重复过去经历的内容。然而,女性的性梦则与男性不同,多在醒后能将梦的详细内容回忆起来,并影响其情绪和行为。有人甚至认为是“梦中男人”给她吸了麻醉药之后的强奸,醒来后恐慌万分,痛苦不已,有的甚至指名道姓地起诉。据说在17世纪,英国伦敦某修道院的修女们,控告当地长得十分漂亮的一位神父,说他每晚都施用巫术,使她们处于昏迷状态,然后对她们非礼。最初是修道院的院长“受辱”,以后全院的修女都有这种“遭遇”。结果,无辜的神父被活活地烧死。其原因是修女们都爱慕年轻貌美的神父,从而出现了性梦;在癔病性格的基础上,便信以为真,反而诬告神父非礼。 绮丽的春梦暗示了我们什么?男人在睡觉时所做的绮梦,就如同聊斋故事的内容般,反映出潜意识中最深层的恐惧,包括梦见自己在各种奇异的场景,与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各种女人做爱,皆在在透露出你在现实环境中所遭遇到的困境,或是潜意识中真实的感受。Q:春梦人人都有,梦见在不同场景与不同人做爱,代表着各种意涵,尽力回想曾有过的春梦,可探知你内心想法。A、与陌生女人做爱性幻想若梦中出现的做爱对象,并不是你的妻子或女友,其实大可不必先内疚自责;该梦境只不过是反映出你的性幻想,在实际生活中,你的确是个安分守己的乖男人。B、与不美的女人做爱欣赏内在美这是潜意识在告诉你,你的内心已经发现了她的优点,并非因为漂亮外貌而喜欢上她。年轻男人经常会梦到不漂亮的女性,但随着年龄增长、心境成熟后,这种梦也会消失。C、与同性做爱和异性关系紧张这类有关同性恋的梦,并不是指你有同志倾向,而是种对男人的心理安慰,意味着你最近和异性的关系紧张,而同性反而最能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D、梦中乱伦需要亲人安慰这并非是个有违伦常的怪梦,且同样是反映出男女关系紧张,或交往遇到困难时的焦虑心理;你内心正期望家庭成员能够认同、安慰你,但在梦中却变成了性爱场面。无数的小说、电影都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不单是男人,就连处男的“春梦”内容都会很来劲:通常都是出现漂亮的裸体女孩,有着均匀对称真材实料的乳房,有清晰的左右两半球臀部,接着……;而女人呢?我们对她们“春梦”的了解并不比人类对于UFO的认知多了多少——少的可怜。要追溯到为什么女人会有“春梦”?难道是因为看到男人长得帅,或者身材很性感……,这时候心理专家很是时候的跳出来,用貌似江湖术士的口吻告诉我们:这可能跟实际的女人的性心理有直接的关系,也可能与性没有关系,而只是女人的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反应。而具体梦境则需具体分析。

释迦牟尼佛阐述人为什么活着?

  释迦牟尼---人为什么到这世间来?   人之所以要到世间来以肉体形式存在,这是为什么?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为什么要来?他这里也说得很好,是为了做事或还债。佛在大经上有人问过这个问题,人为什么到这世间来?来干什么的?佛答覆是一句话,人生酬业。   六道众生出不了六道,你在六道轮回,为什么会轮回?酬偿你的业报,你做的善,你来享福,你造的恶,你来受罪,你过苦日子,就这么回事情。佛一句话给你答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人生酬业。   他这里还有个做事的,做事的是什么?是乘愿再来的,是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度众生的,他是做事的,他不是业力来的,他是愿力来的。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有十法界六道轮回的众生、有佛菩萨应化的。佛菩萨应化是来做事的,就是他来教化众生的。   我们凡夫完全是受业力,你自己做不了主,自己要能做得了主,为什么不投胎到好地方去,跑到这里来受罪?业力,统统是业力。大家生在一个地区是共业,有这个共业,没有这个共业不会到这个地区来。   所以凡是到这一个地区,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区,都有共同的业力。真正明白了,你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就不一样,就不相同了。   

阴阳五行八卦与中国历史文化

  首先写总论,述说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巨大   再分述,一,对道教的影响,像阴阳八卦五行等等皆可论述   二,对儒家的影响,易列为五经之一,为儒家必修之经典,孔子为之注等等   三,对士大夫的影响。使士人按易经所揭露的很多道理为行事准则,如乾挂,九五飞龙在天,六九则刚不可持,使士知急流勇退,如谦卦皆是好卦爻,故士知谦逊等   四,对老百姓的影响,像算命卦爻,比如我们的婚丧嫁娶,日常生活的很多道理都是从易经中出来的   五,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加上不断吸收的外来文化,在我们的历史发展中与自身文化的融和等等   最后总结一下,阐述一下就可以了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1. 正常心率:每分钟75次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者,为心动过缓。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钟,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运动员的心率较慢,可低于每分钟60次等。   2. 正常体温:36.3℃-37.2℃(口测法)   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口测法(舌下含5分钟)正常值为36.3℃-37.2℃;腋测法(腋下夹紧5分钟)为36℃-37℃;肛测法(表头涂润滑剂,插入肛门5分钟)为36.5℃-37.7℃。在一昼夜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一般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只要体温不超过37.3℃,就算正常。   3. 血红蛋白(HbB):成年男性(120-160克/升),成年女性(110-150克/升)   临床上以血红蛋白值佐为判断贫血的依据。正常成人血红蛋白值90-110克/升属轻度贫血;60-90克/升属中度贫血;30-60克/升属重度贫血。   贫血原因或类型不同,治疗方法迥异一旦发现贫血,应去医院就诊,在明确了贫血原因(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和类型(缺铁性还是巨幼细胞性)之后,再行针对性治疗切莫自行购买补血保健品,以免延误病情。   4. 白细胞计数(WBC):4-10*(10的9次方)个/升   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的9次方)个/升称白细胞增多,小于4*(10的9次方)个/升称白细胞减少。一般地说,急性细菌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可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会降低。感冒、发热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细菌感染引起,为明确病因,指导临床用药,医生通常会让你去查一个血常规。   5. 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的9次方)个/升   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的9次方)个/升以下时,特别是低至30*(10的9次方)个/升时,就有可能导致出血,皮肤上可出现瘀点瘀斑。血小板不低皮肤上也常出现“乌青块”者不必过分紧张,因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会导致“乌青块”的发生,可去血液科就诊,明确原因。   6. 尿量:1000-2000毫升/24小时   24小时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生理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或应用利尿药后。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等。   24小时尿量<400毫升为少尿,多见于饮水过少脱水肾功能不全等。   24小时尿量<100毫升为无尿,多见于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疾病。   如果感觉自己最近尿量明显增多,特别容易口渴,应去医院检查,排除自己是否有糖尿病或肾小管疾病若发现自己最近饮水不少,但尿量偏少,身上还有点肿,更应及时检查,排除肾脏疾患。   7. 24小时尿量夜尿量:500毫升   夜尿指晚8时至次日晨8时的总尿量,一般为500毫升,排尿2-3次。若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且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成为夜尿增多。生理性夜尿增多与睡前饮水过多有关;病理性夜尿增多常为肾脏浓缩功能受损的表现,是肾功能减退的早期信号。除肾功能减退以外,夜尿增多还可能是男性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精神紧张等原因所致。   8. 尿红细胞数(RBC)正常值:0-3个/高倍视野   尿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称为镜下血尿。   尿红细胞>10个/高倍视野,称肉眼血尿。   大众医学提醒:尿红细胞计数若超过3个,常提示肾脏有病变或泌尿系统有感染,应即刻就医女性应避免在月经期查尿常规,以免经血混入尿液影响化验结果。   9.尿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5个/高倍视野   尿白细胞计数若>5个/高倍视野,称镜下脓尿。尿中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感染。多为泌尿系感染,   10.精子存活时间:72小时。卵子存活时间:24小时。   安全期避孕遭遇安全期不安全的麻烦,除了把排卵期搞错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由于精子在女性体内可存活3天之久,因此即使当天不是排卵日,只要处于受孕期(排卵前4天至排卵后2天),女性依然很有可能受孕。   11.两大血型系统:ABO和Rh   ABO血型系统将血液分为4型:A型、B型、AB型和O型。Rh血型系统将血型分为两型:Rh阳性型和Rh阴性型。在白种人中,85%为Rh阳性血型,15%为Rh阴性血型。在我国,99%的人属Rh阳性血型,Rh阴性属于稀有血型。   A-A:A、O ; A-B:A、B、O、AB ; A-AB:A、B、AB ; A-O:A、O   B-B:B、O ; B-AB:A、B、AB ; B-O:B、O ; O-AB:A、B   O-O:O ; AB-AB:A、B、AB 双方若有一人为AB型,宝宝就不可能是O型。双方若都是O型,则宝宝只能是O型。   12.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23.9属正常   如果体重指数超过24,说明已经偏胖,需要减肥了。记住:肥胖是百病之源,如果听之任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会找上你。   13.体重指数最佳减肥速度:每月减重1-2千克   体重超标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减肥过快、过猛会导致体重反弹、厌食症、贫血、营养不良、月经不调、脱发、记忆力减退、骨质舒松等不良反应。   14.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为腹型肥胖   腰围是判断腹部脂肪蓄积,几腹型肥胖(也称为“苹果型肥胖”)的指标。腹型肥胖目前被认为是冠心病、代谢综合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体重指数尚未达到肥胖程度,但腰围已超标,说明你属于腹型肥胖。腹型肥胖比全身肥胖的人更危险,更容易受冠心病、糖尿病的“青睐”。   15.肥胖信号:一个月增重1.5千克   在体重刚开始往上“长”的时候就及时发现,并采取减肥措施,往往能收到显著效果。出现下列情况,常提示有体重增加趋势:稍稍运动就喘不过气来,有疲倦无力感,动不动就汗流浃背,出现下背,髋部及膝关节疼痛。   16.血压值: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在90-140mmHg(12.0-18.7kpa)之间,舒张压在60-90mmHg(8.0-12.0kpa)之间   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   在安静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测量血压,至少三次发现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但舒张压Gong柱,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不过,最新高血压标准对收缩压介于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九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介于八十至八十九毫米汞柱的民众,已被视为可能发展高血压的高危险群。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有糖尿病、肾病者,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17. 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   如果符合上述标准,则已是糖尿病患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糖治疗,千万不要因为糖尿病“没什么感觉”而拒绝治疗。血糖如果不好好控制,全身各器官都会受累。   18.糖尿病排除标准:空腹血糖>6.1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19.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6.1毫摩/升11.1毫摩/升   如果血糖值高于正常,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说明正处于糖尿病前期,如不提高警惕,不积极干预,很快会发展为糖尿病。   20.糖尿病预警信号:空腹血糖>5.6毫摩/升   当空腹血糖超过该标准时,糖尿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时间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空腹血糖>5.6毫摩/升者应尽快去医院查一次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定是否有餐后血糖升高因为在糖尿病早期或糖耐量受损阶段,空腹血糖可完全正常。   21.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6.5%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三个月的年个斤微亿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7.0%作为治疗达标的标准之一,老年人可略放宽标准(7.0%-7.5%),中青年人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可减少20%。   22.骨密度最高期:30-40岁   每个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骨峰值)的时期一般出现在30-40岁,受出生后营养、发育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骨峰值有高有低。男性一般从40岁开始,女性一般从35岁开始,骨峰值开始下降,女性在绝经后5年内,男性在70岁以后,骨量丢失最快。骨峰值高的人,其骨内含钙量高,年老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程度较轻、时间较晚。因此,40岁之前的人应该把握机会,保证每天足够的营养和钙的摄入,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   23.每人每日用油25克为宜   烹调时最好用植物油,以为植物油含对心脏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由于油的热量比较高,因此用量不宜过多,否则热量过剩,也会转化为体内脂肪,让人变胖。   24.每天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   盐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口味较重的人应特别注意。每天的食盐量还应包括酱油、腌菜、咸蛋等中的含盐量。   25.每天吃蔬菜400-500克   每天实用的蔬菜一半以上应为有色蔬菜,如绿叶蔬菜、红黄色蔬菜。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热量又很低。   26.每日摄入钙:健康成人600-800毫克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钙供给量:成人600-800毫克/天,孕妇1200毫克/天,乳母2000毫克/天。乳及乳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高。水产品中,虾皮、海带,豆制品含钙较多。为促进钙的吸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并多晒太阳。   27.每天饮水1500毫升以上   饮水量包括每天摄入的茶水、汤、水果等食物的总含水量。饮水的方式很有讲究,口不渴也要饮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应饮白开水或清茶,不要用含糖饮料代替水等。   28.中风康复最佳时机:脑梗死后3天,脑出血后5-7天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种药物对偏瘫具有决定性的康复作用,唯有康复训练才是改善卒中病人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卒中偏瘫病人而言,康复训练的效果远胜于用药,康复训练进行得越早越科学越完善,康复的机会就越大。   29.丙氨酰转氨酶(GPT或ALT)正常值Dan位/升   谷丙转氨酶升高多提示存在肝脏损害,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0.甲胎蛋白(AFP)Zhao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值)   甲胎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当肝细胞发生恶变时,血中AFP含量明显增高。   AFP升高,特别是略高于正常值时,并不一定表示患了恶性肿瘤,应动态观察,切莫惊慌失措。   31.中风(卒中)溶栓时间窗:起病后3小时   脑梗死发生后,若能在起病后3小时内给予静脉内溶栓治疗,可最大限度地疏通堵塞血管,拯救濒死的脑细胞,有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窗,溶栓几乎无效。   老年人若突然出现中风征兆(如一侧手脚不灵活感觉麻木失语视物模糊等)时,千万别疏忽大意,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为治疗争取时间。   32.18-45岁、近视度数近视度数Shi眼手术   年龄在18岁以下;近视度数不稳定,近年仍有逐年加深趋势;近视度数>1200度;眼部有活动性病变(如炎症、青光眼、干眼症等);角膜中央厚度Yan重眼病(如圆锥角膜等);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瘢痕体质及严重糖尿病者等,都不能做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手术。   33.B超检查:40岁以上,每年一次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便捷及准确等优点,不仅可发现结石、囊肿、脂肪肝等常见疾病,还能早期发现某些肿瘤。受超声波无力性质所限,超声检查较适合实体器官,如肝、脾、肾等,一般不适合含气器官(比如肠胃)和骨骼系统。   34.钼靶摄影:40岁以上女性,每年查一次   乳腺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特别是对早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将其作为除体检之外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用从35岁开始煤田接受一次钼靶摄影检查。40岁以后根据医生意见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3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乳腺组织致密,乳腺钼靶摄影不易发现病灶,建议将超声检查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手段。   35.骨密度检测:女性45岁以上,男性55岁以上:每年测一次   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女性为30%-35%,男性为10%-20%。骨质舒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引起腰酸背痛、身材变矮、驼背和骨折等。   目前最好的骨密度检测设备是双能X线吸收仪,俗称骨密度仪。骨密度仪可以测定腰椎、股骨近端或者全身骨骼的骨量,能精确地反映骨量丢失情况。大家应将每年的测定数据妥善保管,并与自己第一次测得的骨密度值(初始数据)作比较,以便掌握自己每年骨量丢失的情况,一旦骨密度值达到骨质疏松的标准,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发生。   36.预产期计算:末次月经日期的月份加9或减3,为预产期的月份数;天数加7,为预产期的日期数。   由于每个女性月经周期长短不一,因此计算出来的预产期与分娩日期可能会有1-2周的误差。   37.产前检查:9次最佳   除孕早期需检查一次以确定怀孕外,自孕中期起至足月妊娠,约需9次产前检查。一般孕20周-36周,每4周检查一次;孕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9次检查时间分别是20周、24周、28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正规产前检查一般为9次,但对具有某些高危因素的孕妇而言,可能需要随时增减检查次数和项目。   38.孕期体重增加不宜超过15千克   孕前体重正常的妇女,孕期体重可增加11.25-15千克。孕前体重偏轻的妇女,孕期体重可增加2.6-18千克。孕前体重偏重的妇女,孕期体重增加应有一定的控制,为6.75-11.25千克。孕期体重增加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孕期体重脏家过多多快,不仅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还会增加产后减肥的难度。反之,若体重增加过少,则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39.孕妇用药:停经5-10周用药最危险   在受孕受的最初2周,受精卵若收到药物影响可能有两种结局:一种是自然流产;另一种是受精卵自我修复损伤,并继续发育成一个正常胎儿。因此,如果孕妇不小心在这个阶段服了药,可以采取静观其变、顺其自然的态度。但受孕后3-8周(即停经5-10)周是胚胎器官分化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若接触有害药物,胚胎器官可能会因此致畸。由于大多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都集中在孕早期,而此时有相当多的孕妇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了,为确保安全,准妈妈们应该在准备怀孕阶段就开始考虑用药安全问题。   40.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周分娩者   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间分娩者。过期产:妊娠达42周或超过42周分娩者。孕38周的时候生产,虽未到达预产期(孕40周),也算足月产。   41.新生儿体重:正常是2500-4000克   出生体重4000克,称巨大儿。巨大儿不但会增加难产率、剖宫产率,而且孕期增加体重过多,会是孕妇感到不适、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并且产后要减掉这些多余的体重也很困难。低体重儿主要包括早产儿和小样儿。这些孩子因“先天不足”,并发症很多,围产期死亡率高。为杜绝这“一大一小”现象,定期产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非常重要。   42. 新生儿身长:足月的约50厘米   小儿出生后第一年身高增长最快,全年约增长25厘米。1岁以后增长速度减慢,全年约增长10厘米。2岁以后增长更慢,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2-3岁小儿身高计算公式:身高=年龄*6+77厘米。如果2岁孩子的身高在一年里几乎没怎么增加,应提高警惕,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排除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问题。   43. 乳牙萌出:6个月时,第一颗乳牙萌出   小儿出牙一般为6-7个月,可有早于4个月,最迟不要超过10个月。乳牙共20颗,最晚于2岁半出齐,恒牙于6岁时开始长出。11月大的孩子未出牙,或者两岁半以上孩子牙未出齐皆属异常,应查明原因。克汀病,佝偻病,营养不良患儿出牙较晚。   44.“地包天”最佳治疗期:4岁   矫正“地包天”的原则是消除病因,早期矫治防止畸形。国外正畸医师主张从4岁起开始治疗“地包天”,一直持续到18岁。乳牙期的“地包天”危害很大,不仅会妨碍小儿口腔、颜面和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对小儿的咀嚼、发音、社交,乃至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应尽早治疗。   45.性早熟:女孩8周岁以前乳房开始发育或10周岁以前出现月经,男孩9周岁以前出现阴茎、睾丸增大   除器质性病变(颅内肿瘤)引起的性早熟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外,性早熟对儿童的最大危害是长不高,因为性激素提前分泌将使骨骼提早闭合。另外,从社会角度看,性早熟孩会给孩子带来腹面的心理影响。营养过剩、盲目进补是导致目前儿童性早熟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家长们切莫因为怕孩子营养不够,而不断给孩子乱补营养,乱吃补品,以免“因爱成害”。   46.弱视:矫正视力≤0.8   弱视是一种眼科检查无异常病变,但矫正视力低于0.8的眼病。弱视患者无完善的立体视觉功能,不能从事精细工作。弱视的疗效与年龄密切相关。一般认为,4-6岁为治疗最佳时期,12岁以后疗效逐渐降低,成年后基本无治愈可能。由于弱视小儿双眼的外观与正常儿童无异,光靠观察很难发现异常,因此建议4周岁以上的孩子定期去医院检查视力,以便早期发现弱视。   47.小儿隐睾:最晚手术不能迟于4岁   隐睾是一种常见的睾丸先天性异常,患者的一侧或者双侧睾丸未能正常降入阴囊,若不及早诊治,将会造成不育或睾丸肿瘤等严重问题。目前主张隐睾要早期治疗。1岁以内的隐睾,应耐心观察,等待其自然下降;1岁以后的隐睾,应首先进行内科治疗,若疗效不佳,可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多数专家认为,生后1-2年做隐睾手术最好,最晚不应超过4周岁。   48.冠脉狭窄>70%,需做介入治疗   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狭窄70%,则需做介入治疗若有明显症状,狭窄>50%也应做介入治疗此外,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够介入治疗标准,但影像学显示病变形态不稳定,易发生血栓者,也应及早行介入治疗。   两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或接受过冠脉成形治疗并在冠状动脉内安装支架的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应接受搭桥手术。   49.听力损失60分贝左右,佩戴助听器效果最好.   一般地说,单侧耳聋或轻度耳聋不需戴助听器;听力损失35~85分贝者,建议使用助听器;听力损失>85分贝者,助听器虽能增加音量,但由于患者的语言识别率很低,无实用价值。   听力下降的老年人应去医院做听力检查,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选配助听器   50.30次核素检查=拍1次X线胸片   检查心脏甲状腺肺消化道等疾病中经常要用到的放射性核素检查,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一项技术,带有一定的放射性,不少患者因此对该检查颇有顾虑其实,受检者在接受该检查时所受的辐射剂量仅为拍摄X线胸片的1/30,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影响。





中医阴阳五行阐述医学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