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周易集解的李鼎祚的编纂之功

  李鼎祚在《周易集解》一书中所表现出来的编纂方法特别精到,其中也反映出许多思想内涵,方法的得体深深影响了后人。 李鼎祚在编纂《周易集解》一书时主要以汇集各家《易》说为主,在适当的地方加入自己的一些意见。其收集之广,在《易》学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李氏自序称:“集虞翻、荀爽三十余家。”《中兴书目》实考察出三十二家:“集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康成、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康伯、刘瓛、何妥、崔憬、沈膦士、氏、崔觐、孔颖达等凡三十余家,附以《九家易》、《乾凿度》凡十七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同此。明朱睦(木+挈)为《周易集解》作序,又增加伏曼容、焦赣二家够。清朱彝尊著《经义考》虽引有朱序,却在《中兴书目》基础之上考出伏曼容、姚规、朱仰之、彭城蔡景君四家,在《李氏周易集解跋》中又列出张伦一家。至此,除重伏曼容一家,共考出三十八家。最近,潘雨廷考出孔安国、延叔坚两家。刘玉建考出《易轨》一家,并将所考各家以表列出。这样,全书包括李氏本人的注解在内,共有四十二家之多。与其他集解著作相比,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在编纂上又有很大不同。首先是他不以本人的注解为主。“计全书共集《易》注二千七百余节”,而李氏所加案语一百零八节而已,约占全书《易》注的5%还弱。这充分体现出李鼎祚汇聚众家,以集解为席的编纂特色。与许多集解著作以自己的评论判断为主轴不同,《周易集解》所录《易》注以虞翻、荀爽为最多,而虞氏之注“独多近一千三百节”,约占全书《易》注的50%,荀氏之注“三百余节”,约占ll%。二家《易》注所占比例如此之重,自然成为全书的核心和主轴。柯劭忞称:“李鼎祚《周易集解》,撰集汉魏以来诸家《易》说,惟采虞氏义最详,几得原书十之七八。故纳甲十二辟卦、旁通之卦、两象《易》之说,尚可寻其门径。”此说是可以信据的。 在集辑编录中,李鼎祚不是取一舍一,也不是以己之意而横加断说。他以更宽宏的态度广纳众说,即使互有矛盾之处,也适当保留。这就是不执己意的作风。乾隆六十年(1795)卢文弨为李富孙所辑《李氏易解剩义》作序,称:“李氏(鼎祚)之为此书,未尝执己之意,以决择诸家而去取之也。故凡异同之说,往往并载不遗。如《夬》之九五,引荀爽说:苋陆,二菜也。又引虞翻说,谓苋,说也。陆,和睦也。‘既济》之榆,虞翻谓夏祭也,崔憬曰春祭。如此

周易集解的李鼎祚《周易集解》与时代风尚

  李鼎祚编纂《周易集解》正处于唐中后期,唐诗、科举的兴盛,《五经正义》的编修,使经学处于衰弱之际。在《易》学上,王弼、韩康伯玄学义理《易》独统天下,两汉象数《易》学几成绝微之热。《周易集解》的编纂与当时经学上少许学者的动向有相近之处,成为经学复兴、时代反动的一个表征,从历史的大背景中仍可看出其更富深意的一面。 南北朝时,经学出现分野,“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固。自隋统一天下之后,经学也开始走向统一。唐贞观四年(630),唐太宗为统一儒学,命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贞观十六年(642)《五经正义》修订完成,中再经修改重订,至唐高宗永徽四年(653)颁行天下。此后,《五经正义》的经文、训诂、义疏被规定成为当时惟一的标准,不能有所出入,一字一义不合《正义》,就被斥为“异端邪说”,经学发展受到阻碍。对《五经正义》进行深入贯彻是当时的科举制度。唐政府采取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其中经学发展最受影响的是明经科。从《新唐书·选举志》的记载来看,当时明经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有“帖文”和“口试,问大义十条”两项。“帖文”又称“帖经”,相当于今天的填空题,要求举子填写出一段经文中被覆盖的一行或几个字。这种方式完全需要应举者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只要记得牢,也就不存在任何问题,其僵化死板不言而喻。口试大义主要由考官当面访问考生经书大义,后来又发展成为 “墨义”,即以书面形式作答。考察评判考生回答的优良程度是以官方编写认可的经文注解,尤其是孔颖达等编纂的《五经正义》为标准的,它要求考生照章一字不改地回答。因此,口试、墨义同样是对考生记忆能力的大检验,完全扼杀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由此被社会上有学之士轻视。与明经科相比,进士科则长盛不衰。明经科只需熟读默记经传及其注释即可中式,进士科重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而录取的名额,明经又远比进士为多,所以进士科比明科困难许多,当时便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唐众科之中,最贵进士科,“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诗赋的兴盛使经学相形见绌,走向衰微。在经学衰微的年代里出现与众不同,有所创意的新作,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新唐书》卷200:“大历时,(啖)助、(赵)匡、(陆)质以《春秋》,施士丐以《诗》,仲子陵、袁彝、韦彤、韦苣以《礼》,蔡广成以《易》,强蒙以《论语》,皆自名其学,

请财神时焚化的疏文和纸钱如何处理?

  把灰拿出去倒往河或溪或海里就行。

请财神时焚化的疏文和纸钱如何处理?

  把灰拿出去倒往河或溪或海里就行。

如何学习周易

  如果是主攻这一块,那肯定是拜师入门,潜心修学啦。   如果是业余爱好,那礌买一本周易原文,先初略的看看,然后熟读原文。《熟读原文这个很重要,毕竟是靠自己的经验理解体会的》,再慢慢的细看,还要多查看前人的各种注解心得。然后就是虚心的向其他人请教啦。   个人觉得,其中还会涉及到岐黄之术-比如黄帝内经、《经脉、气功》、五行、天文《四季节气》、地理、三教的内容等。因为都是以前的古文内容,所以这些古书中的内容都是互相交织,这边的看不懂,看那边的再倒回来就突然明白了。基本是一通则全通。“京房”的经验不错,可以看一下。   纯粹个人建议,请楼主仔细斟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疏艺馨名字有什么含义

疏艺馨 好名字 艺:字的原义是指种植,后引申指才能等。作人名时、艺字的含义主要是指才艺。 《说文解字》释云:艺,种也。 馨:芳香,散布很远的香气。 《说文解字》释云:香之远闻者。从香殸声。殸,籒文磬。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德艺双馨是对艺术家的最高奖赏”。成语德艺双馨

女性眉毛长而疏好不好

  眉毛太稀少了还是不好的,稍微浓一点的比较好   眉毛的好看与否是会影响到一个面部容貌的。了是有些人天生的眉毛就非常少,对于这样的情况也能只能是用眉笔来加以修饰   如果不喜欢这样可以用 阿达琪 哦。 这个能把眉毛变多的了

头发粗硬多,眉毛细疏的,人的命运是怎样的?

头发硬多粗比较辛苦劳禄

怎么用周易占卜?

  晋败楚鄢陵得复   成公十六年。晋楚遇于鄢陵。晋侯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及战。吕奇射其王。中目。楚师败。   复卦:   ▅▅ ▅▅   ▅▅ ▅▅   ▅▅ ▅▅   ▅▅ ▅▅   ▅▅ ▅▅   ▅▅▅▅▅   按:此亦不用彖辞。   杜注曰:复,阳长之卦,阳气起子,南行推阴,故曰南国蹙也【按:子正北方,一阳初生,必逐渐增长,阳长则阴消,故曰推,曰蹙】。南国蹙则受其咎,离为诸侯【《正义》曰:离为日,日君象,故为诸侯】,又为目,阳气激南,飞矢之象。   何氏《订诂》云:贞我悔彼,以震木入坤土,射之义也。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周易》最早的确是作为一本占筮之书存在的,更确切地说,《周易》是上古时期三本占筮之书中的一本。据《周礼》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但在上古时期,卜筮往往与政治、军事等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国家决策往往要依赖占筮的结果,故而间接影响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则更多是占筮背后的哲学内涵。换言之,《周易》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是占筮之法的内在基础,即义理为体,占筮为用。   确切而不精确地说,《周易》可以看作我们华夏文明现存的最早的奠基性哲学著作,也是我们儒、道思想及很多传统文化、观念的滥觞,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易学并没有太明显的义理与象数之争,而秦火之后,《周易》以卜筮幸存。   至于汉代,置五经博士,《易》学发展到达了一个高峰,西汉的《易》学派别,大抵分为训故举大谊,阴阳候灾变,章句守师说和《十翼》解经意四派,东汉也分为四派,一为马融等人为《费氏易》作章句,二为郑玄、荀爽治《京氏易》和《费氏易》,三为虞翻治《孟氏易》,参以《周易参同契》之纳甲之书,四为陆绩专治《京氏易》,由此可见,以孟喜、京房为首的汉儒主要阐述象数之理。自魏王弼作《周易注》盛行后,汉《易》衰微,王氏尽黜象数,为《易》学史上的第一大转折。唐朝时孔颖达为王弼及韩康伯作疏,使王氏易学广为流传,惟李鼎祚撰《周易集解》,保存了汉朝术数的余绪。宋代陈抟、邵雍出,后有《天地自然之图》、《先天图》、《后天图》、《河图》、《洛书》等易图出现,兼有紫微斗数、梅花易数等占筮之法流传,术数又兴。朱熹取其易图,参以义理,遂《易》学又为之一变。程子、胡瑗等则专阐义理,李光、杨万里等参以政事,《易》学流派日益繁多。元朝多取程朱之学,明朝则以禅解易,明代高僧智旭所作《周易禅解》为其圭臬。清朝编纂四库全书时,主要将《易》学发展分为两派六宗:一为象数,汉儒言之,一变京、焦,二变陈、邵;二为义理,王弼兴之,一变胡、程,二变李、杨。到了近代,主要的《易》学大家则是旧学新释的杭辛斋先生和阐释象数的尚秉和先生。近年新出土的‚帛书周易也是研究的新的热点。   纵观《易》学的发展历程,其年代之远旁支之多无出其右者,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因而要了解《周易》更不可偏信一家之言。   《周易》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真的能预测未来,而是其中所包含的华夏民族先人们的思维方式。若能从中汲取些许的智慧并有所启迪,面对时间洪流不后悔、不害怕、不迷茫而达人知命,那么《周易》的价值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谓‚善《易》者不卜,善莫大焉。     壹、蓍草演易程序说明:   「蓍草筮占法」,三变得一爻,重复步骤六次,共十八变,得六爻,即成一卦。     ★第一变 :     (1) 手持五十根蓍草,拿出其中任何一根放在正前方远处不用。(一根代表太极)     (2) 随意把四十九根蓍草分两撮,分置於桌上左右手端。(象天地两仪)     (3)......余下全文>>

什么是周易译注(上下)?

  《周易译注》(全2册)作者是现代易学大家,与本社推出的其他《周易》研究或注释著作略有不同,本书以“详细”见长,对卦辞、爻辞、彖传、象传等逐句详加注释,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且作深入而明白的讲解,每卦还有系统的总论,全书前有长篇导读,后附读易要例,兼具研究性与普及性,一编在手,尽览古今易学的精华。





周易集解纂疏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