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的全文与注释?

  《周易》古经   经上   01.乾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02.坤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03.屯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04.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05.需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06.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07.师   师:贞丈人吉,无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08.比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

易经全文白话文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贞。   【白话】《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白话】《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白话】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白话】《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白话】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白话】《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白话】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白话】《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白话】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白话】《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白话】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白话】《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   【白话】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白话】《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白话】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白话】《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第二卦:《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白话】《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白话】《象辞》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白话】初六, 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白话】《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   六二,直方大,不习 无不利。   【白话】六二,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 也不会有什么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 无不利",地道光也。   【白话】《象辞》说: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即使不学习 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白话】六三,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能克尽职守,功成不居。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白话】《象辞》说:"胸怀才华而不显露",是要把握时机才发挥,"如果辅佐君主",必能大显身手,一展抱负。   六四 ,括囊,无咎无誉。   【白话】六四 ,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这样虽得不到称赞,但也免遭祸患。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白话】《象辞》说:"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可以免遭祸患",说明小心谨慎从事,是不会有害的。   六五,黄裳,元吉。   【白话】六五,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白话】《象辞》说:"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是因为黄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为准则,当然是吉祥的。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白话】上六,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郊外,天地混杂,乾坤莫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白话】《象辞》说:"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于郊外",说明阴气已经发展到尽头了。   用六,利永贞。   【白话】"用六"这一爻,利于永远保持中正。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白话】《象辞》说:用六的爻辞说"利于永远保持中正",即是指阴盛到了极点就会向阳转化。   第三卦:《屯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白话】《屯卦》象征初生:元始,亨通,和谐,贞正。不要急于发展,首先要立君建国。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白话】《象辞》说:《屯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坎(水)上,为雷上有水之表象,水在上表示雨尚未落,故释为云。云雷大作,是即将下雨的征兆,故《屯卦》象征初生。这里表示天地初创,国家始建,正人君子应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创建国家的事业中去。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白话】初九,万事开头难,在初创时期困难特别大,难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阿,仍然可建功立业。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白话:《象辞》说:"虽然徘徊不前,但志向和行为纯正。只要能下定决心,深入基层,仍然会大得民心的。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后才生育。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白话】《象辞》说:六二爻之所以出现困难,是由于阳刚一方所造成的。"婚后十年才生育",是很反常的现象。   六三,即主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白话】六三,追逐鹿时,由于缺少管山林之人的引导,致使鹿逃入树林中去。君子此时如仍不愿舍弃,轻率地继续追踪,则必然会发生祸事。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白话】《象辞》说:"追逐鹿缺少管山林之人引导",是因为获鹿之心过于急切。君子应及时放弃,否则必有祸事或导致穷困。   六四 ,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白话】六四 ,四马前进,步调不一,但如坚定不移地去求婚,则结果必然是吉祥顺利的。   《象》曰:求而往,明也。   【白话】《象辞》说:"坚定不移地去追求,是明智之举。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白话】九五,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是很危险的,那样做,办小事虽有成功的可能,但办大事则必然会出现凶险。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白话】《象辞》说:"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即使想有所作为,其前景也不大光明。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白话】上六,四马前进,步调不一,进退两难,悲伤哭泣,泣血不止。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白话】《象辞》说:"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这种状况怎能维持长久呢?   第四卦:《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白话】《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白话】《象辞》说:"《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泉水之表象,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先必须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白话】初六,要进行启蒙教育,贵在树立典型,以便防止罪恶发生;如不专心求学,而是急功冒进,将来必然会后悔。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白话】《象辞》说:用树立典型的办法来进行启蒙教育,是为了确立正确的法度,以便遵循。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白话】九二,周围都是上进心很强的蒙童,希望获得知识,这是很吉利的。如果迎娶新媳妇,也是吉祥的。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已经能够治家了。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白话】《象辞》说:"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都已经能够治家了",这是因为刚柔相济,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的结果。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白话】六三,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她的心目中只有美貌的郎君,不能守礼仪,也难以保住自己的节操,娶这样的女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白话】《象辞》说:"不能娶这个女子",主要是指这个女子的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即这个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   六四 ,困蒙,吝。   【白话】六四 ,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因而孤陋寡闻,结果是不大好的。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白话】《象辞》说:"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是因为疏远有真才实学的老师。   六五,童蒙,吉。   【白话】六五,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白话】《象辞》说:"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这是因为蒙童对老师采取了谦逊的态度。蒙童谦逊,则老师乐教,其教育结果自然是比较有效的,当然也是吉祥的。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白话】上九,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不要等到蒙童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白话】《象辞》说:"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和蒙童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救人、上下一心的目的。   第五卦:《需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白话】《需卦》象征等待: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会亨通顺利,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出外远行,渡过宽阔的河流会很顺利。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白话】《象辞》说:《需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坎(水)上,为水在天上之表象。水汽聚集天上成为云层,密云満天,但还没有下雨,需要等待;君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吃喝,饮酒作乐,即在等待的时候积蓄力量。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白话】初九,在郊外等待,必须有恒心,长久耐心地静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白话】《象辞》说:"在郊外等待",表明不能冒险轻率前行;"长久耐心地等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表明没有偏离正道,没有偏离天地恒常之理。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白话】九二,在沙滩上等待,虽然要受到别人的一些非难指责,耐心等待终究会获得吉祥。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有小言,以终吉也。   【白话】《象辞》说:"在沙滩上等待",表明宽宏大量不急躁;虽然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能获得吉祥。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白话】九三,在泥泞中等待,结果抢劫的强徒乘机而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白话】《象辞》说:"在泥泞中等待",说明灾祸还在外面,尚未殃及本身;自己招引来强盗,说明要处处谨慎小心才能避开危险。   六四 ,需于血,出自穴。   【白话】六四 ,在血泊中等待,不小心陷进深穴,用尽全力才逃脱出来。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白话】《象辞》说:"在血泊中等待",表明此时必须沉着冷静,顺应时势,听天由命,以等待转机。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白话】九五,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白话】《象辞》说:"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说明此时处于中位,完美无缺。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白话】上六,落入了洞穴之中,忽然有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恭敬敬,以礼相待,终久会得到吉祥的结果。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白话】《象辞》说:"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敬而且热情地招待,终久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尽管处在不适当的地位,但还没有遭受大的损失。   第六卦:《讼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白话】《讼卦》象征打官司:这是因为诚实守信的德行被阻塞,心中畏惧有所戒备引起,坚守正道居中不偏会有吉祥;坚持把官司打到底则有凶险,如有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出现则会有利,但出外远行、要渡过宽阔的大河则不会顺利。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白话】《象辞》说《讼卦》的卦象是坎(水)下乾(天)上,为天在水上之表象。天从东向西转动,江 河百川之水从西向东流,天与水是逆向相背而行的,象征着人们由于意见不合而打官司。所以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白话】初六,不久将陷于争端之中;虽然会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将获得吉祥。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白话】《象辞》说:"不久陷于争端之中",说明与人争端决不可长久,决不可互不让步,相持不下;虽然"受到一些非难指责",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可以明辨事非。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白话】九二,打官司失利,走为上策,赶快逃回来,跑到只有三百户人家的小国中,在此居住可以避开灾祸。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白话】《象辞》说:"打官司失利,迅速逃回来",因为自己处于下位,与上面有权有势的人打官司,必然要失败而且有灾祸降临,但逃走避开,灾祸就没有了。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白话】六三,安享着原有的家业,吃喝不愁,坚守正道,处处小心防备危险,终久会获得吉祥;如果辅佐君王建功立业,成功后不归功于自己。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白话】《象辞》说:"安享着祖上遗留下来的家业",说明只要顺从上级,则可以获得吉祥的结果。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白话】九四,打官司失利,经过反思改变了主意,决定不打官司了,安分守己,必然会得到吉利的结果。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白话】《象辞》说:"打官司失利后,回过头仔细反思,觉得"和为贵",还是息事宁人为好,于是改变了主意,撤回诉状,退出争端不打官司了,说明坚守正道,安分守己就没有什么损失了。   九五,讼,元吉。   【白话】九五,官司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白话】《象辞》说:"官司得到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居于正中地位,得到了大人物的公正的判处。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白话】上九,因打官司获胜,君王偶然赏赐给饰有皮束衣带的华贵衣服,但在一天之内却几次被剥下身来。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白话】《象辞》说:因为打官司获胜而得到赏赐,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尊敬的。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全文已经翻译谁知道?

  1 回答李约瑟难题---《易经》的本质是什么 关于李约瑟难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是著名科学史家,他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就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李约瑟难题的一般表述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 然而在1964年李约瑟写的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提出这个难题的同时,也同时提出了另一个假设: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与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是两列火车,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后者是超过前者的,只不过在最近400年前者蓬勃发展,暂时遮挡了后者。 李约瑟难题的讨论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能够让如此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人物参与讨论研究(当然不知名的人就更多了)。除了李约瑟本身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之外,更主要的就是这个难题里包含的几个具有魔力的问题,中国古代是怎么做到的?中国近代为什么就停滞不前了?未来还是中国引导科学的发展吗?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难题,这个问题本身已经把中国推向了世界科技的山颠,不管参与讨论的人们的心态如何,中国的科技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很多人提出过解答这个难题的观点,但本文只列举2个物理学家的观点。因为物理学家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的,他们对结论的提出是相当严谨的。 爱因斯坦在1953年有一个论断,“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要是这些发现果然都作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事。”爱因斯坦的这一论断被李约瑟在1961年发表的论文《中国科学传统的贫乏和胜利》所引用,用来支持他所提出的“李约瑟难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2004年在其“《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演讲报告中有一个观点,“《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而“归纳与推演二者同时是近代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爱因斯坦和杨振宁都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他们运用人类目前已经获得的知识来做出这样的判断,在一定范围内,其结论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这样的。 但是如果我们跳过“近代科学”所包含时间段,把时间移动到之前以及之后的时间段,或者我们进一步去了解科学的源头是什么时,真相又是什么?比如用“相对论”去分析“牛顿定律”,“宇称不守恒定律”离开“弱相互作用”环境,结果会是怎样的? 所以无论是爱因斯坦和杨振宁,或者是其它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我们所生存的宇宙里存在的科学是什么,也没有真正了解《易经》的核心内容在讲什么。所以到现在为止,除了把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的言论作为依据外,没有人真正从科学的角度来回答李约瑟难题。 回答李约瑟难题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用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原因。否则无论做多少研究探讨,最终只能陷入后人采用前人的观点,前人采用名人的观点,名人采用假定来做结论。 不可否认,数学在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数学是近代科学的基石。高斯曾经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中的皇冠”。由此可见,要真正解答李约瑟难题,就必须要从整数开始说起…… 整数的本源是什么 在现代的大多数人们心中(至少数论学家和喜欢研究数论的爱好者除外),或许会认为这个问题很傻,整数不就是1,2,3,4……吗?似乎构成近代科学基础的整数天生就是这样的,但是他们是否知道,在巴比伦文明里的数字采用六十进制,玛雅文明里的数字采用二十进制,而在玛雅人的科学体系里,对太阳历的计算是如此的精确。   记得采纳啊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全文已经翻译谁知道?

  1 回答李约瑟难题---《易经》的本质是什么 关于李约瑟难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是著名科学史家,他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就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李约瑟难题的一般表述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 然而在1964年李约瑟写的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提出这个难题的同时,也同时提出了另一个假设: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与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是两列火车,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后者是超过前者的,只不过在最近400年前者蓬勃发展,暂时遮挡了后者。 李约瑟难题的讨论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能够让如此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人物参与讨论研究(当然不知名的人就更多了)。除了李约瑟本身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之外,更主要的就是这个难题里包含的几个具有魔力的问题,中国古代是怎么做到的?中国近代为什么就停滞不前了?未来还是中国引导科学的发展吗?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难题,这个问题本身已经把中国推向了世界科技的山颠,不管参与讨论的人们的心态如何,中国的科技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很多人提出过解答这个难题的观点,但本文只列举2个物理学家的观点。因为物理学家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的,他们对结论的提出是相当严谨的。 爱因斯坦在1953年有一个论断,“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要是这些发现果然都作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事。”爱因斯坦的这一论断被李约瑟在1961年发表的论文《中国科学传统的贫乏和胜利》所引用,用来支持他所提出的“李约瑟难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2004年在其“《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演讲报告中有一个观点,“《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而“归纳与推演二者同时是近代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爱因斯坦和杨振宁都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他们运用人类目前已经获得的知识来做出这样的判断,在一定范围内,其结论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这样的。 但是如果我们跳过“近代科学”所包含时间段,把时间移动到之前以及之后的时间段,或者我们进一步去了解科学的源头是什么时,真相又是什么?比如用“相对论”去分析“牛顿定律”,“宇称不守恒定律”离开“弱相互作用”环境,结果会是怎样的? 所以无论是爱因斯坦和杨振宁,或者是其它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我们所生存的宇宙里存在的科学是什么,也没有真正了解《易经》的核心内容在讲什么。所以到现在为止,除了把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的言论作为依据外,没有人真正从科学的角度来回答李约瑟难题。 回答李约瑟难题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用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原因。否则无论做多少研究探讨,最终只能陷入后人采用前人的观点,前人采用名人的观点,名人采用假定来做结论。 不可否认,数学在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数学是近代科学的基石。高斯曾经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中的皇冠”。由此可见,要真正解答李约瑟难题,就必须要从整数开始说起…… 整数的本源是什么 在现代的大多数人们心中(至少数论学家和喜欢研究数论的爱好者除外),或许会认为这个问题很傻,整数不就是1,2,3,4……吗?似乎构成近代科学基础的整数天生就是这样的,但是他们是否知道,在巴比伦文明里的数字采用六十进制,玛雅文明里的数字采用二十进制,而在玛雅人的科学体系里,对太阳历的计算是如此的精确。   记得采纳啊

易经中元女是什么意思?

  讲到“元”我想,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就是“元亨利贞”这几个字吧。我们都熟悉,但不一定都知道这几个字是乾卦的开篇,易经第一卦“乾:元,亨,利,贞”。在易经中,元是一切事物生发的动力之源,这种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天道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这也就是万物的开始。1.元:通“源”,开始,初生一年的第一天,我们叫元旦,一年的第一个月我们叫元月。所以“元”有最开始的基本含义。比如:元始天尊,元老。都是“开始,初始”的意思。元通“源”,也是源头、开始。我们的人生有开始,一年有开始,做一件事情有开始。那么,怎么样开始,什么样的开始才是好的呢?《易经》里同样告诉了我们:“元者,善之长也。”也就是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秉持“善”念作为开始。2.元:通“圆”,圆满我们希望我们的一生圆满,一年圆满,一件事情圆满,所以年末岁初的时候,我们要进行总结,看我们一年的成绩圆满不圆满,满意不满意,然后给下一年度制定目标,指明方向。但是怎么样圆满呢?我们让孩子在纸上画圆,没有工具的话,很难画出一个标准的圆,不小心就就画成了椭圆。但是,如果我们用圆规或者甚至一个瓶盖之类圆形的东西,就能画出一个很标准的圆。所以,要想“圆满”,我们需要借助外力,借助工具。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说君子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只不过善于借助外部力量罢了,意思也就是如此。3. 元:通“愿”,美好的愿望那么“元”明白了,为什么“旦”呢?“旦”通“蛋”,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在元旦这一天,小孩子对着鸡蛋许愿。一个鸡蛋就是一个世界,里面有阴阳,从外打碎时,它是食物,给我们提供营养;从内打碎时,它就是一个生命,一个生命的开始。4. 元:也通“缘”,看到老马的文章就是一种缘分在老马的文章里,每天传递的都是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是不是如同万物开始生长时所需要的阳光一样呢?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可能偶然的机会,您点开了我的文章,或感索然无味,或觉醍醐灌顶,不同的人不一样的感觉和评价。但是,这也是一种因缘。还有你的身边,会发生各种因缘,如果是善因缘,那就好好珍惜吧。5.元:通“圆”,我们的人民币也会说元人民币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没有它,我们很难生活下去。所以我们都很拼,很辛苦,辛苦一年到头都是为了这些“元”。但是也有很多人为了“元”不择手段,以至于自己人生毁在在“元”上。我们传统经典同样在这个问题上给我们进行指导。《易传·乾文言》里有讲到“利者,义之和也”。我们想要得到利,得到元,得到更多地人民币,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这个基础必须是一个善的方向。利如果是代表正义的,就可以要。得到了利,同时用得到的利去为正义事业做更多的贡献,这种利就是多多益善,绝对没问题。新的一年,迟到的祝福,送给大家这5“元”。祝福大家,做好开始,珍惜缘分,在新的一年里一切美好愿望能够实现,挣到多多的“元”。

易经中的飞龙在天是什么意思?

  飞龙在天 出自《周易·乾卦》的九五爻辞,原文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龙飞腾在空中,意味着君子大有所为。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从下而上排列,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在周易的文化语境中,六个爻可以分成三部分:初爻和二爻代表地道;三爻和四爻代表人道;五爻和上爻代表天道。爻分阳爻和阴爻,其中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乾卦六个爻都是阳爻,从下往上数的第五个爻就称为“九五”。阳爻可以用龙来代表,那么在五爻位置上的龙自然就是天上的飞龙。   就人事而论,九五爻代表人间享有至尊地位的皇帝,我们常说的“九五至尊”就是从这里来的。这个九五爻怎么样呢?九五爻代表阳爻居于阳位(初、三、五为阳位),在周易的文化语境中代表“得正”,五爻又处于上卦三个爻的中位,即“得中”,既中又正,又处于尊位。   这可以解释为:哪怕是飞龙,也要求利。要顺天而行,不能逆天而动。这个爻是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中最好的爻。就人事而论,寓意人间有明君在位,励精图治,国泰民安。正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象。

东方在易经里是什么意思?

  东方是震卦属木易经六十四卦第51卦震为雷(震卦)临危不乱中上卦象曰:一口金钟在淤泥,人人拿着当玩石,忽然一日钟悬起,响亮一声天下知。这个卦是同卦(下震上震)相叠。震为雷,两震相叠,反响巨大,可消除沉闷之气,亨通畅达。平日应居安思危,怀恐惧心理,不敢有所怠慢,遇到突发事变,也能安然自若,谈笑如常。《震》卦的震,是借雷震的震,但自不当仅指雷震的震,它有一种震动、震撼、震惊、震慑综合的意思,也即指超过一般人承受压力而造成的骇异局面。《周易》作者通观震荡的现象论述了《震》本身“无眚”,它乃是一种 正常现象,要怨恨,也只能怨恨自己的承受能力;也论述了在震荡中,只有英贤之辈才能“不丧匕鬯”才能“笑言哑哑”,才能从容不迫,而一些平庸 无能之辈在震荡中,那只有“震索索,视矍矍”,只有恐慌不安。可以说,这是一篇在评论与鉴别人材的卦。自然,这一卦毫不例外地应用于国家政权及其国君本身。震下震上震①:亨。震来虩虩②,笑言哑哑③;震惊百里,不丧匕鬯④。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六二,震来⑤,厉,亿丧贝⑥;跻于九陵⑦,勿逐,七日得。六三,震苏苏⑧,震行无眚⑨。九四,震遂泥⑩。六五,震往来⑾,厉;亿无丧⑿,有事⒀。上六,震索索⒁,视矍矍⒂,征凶⒃。震不于其躬,于其邻⒄,无咎。婚媾,有言⒅。注释:①震:六十四卦卦名之一。乃论述“震动”以及如何对待这些所谓“震 动”之卦。②虩虩(xi细):《广韵》一书注为虎警貌,为恐怖之义。③哑哑:笑貌。④不丧匕鬯:“匕”,古指勺匙一类用具;也指箭镞。“鬯”(chàng唱),古指祭祀用的香酒;也指装箭镞用的袋子。此处“不丧匕鬯”,不知 是指在震动中从容不迫的祭祀神灵时没有失落掉祭祀的用具和洒掉香酒,还是在震动中不落拓失魄的丧失掉装有箭镞的袋子,确切含义不明。不过此一句主要指从容不迫,满不在乎,乃谈英雄本色之义。⑤震来:震动刚来之时。⑥亿丧贝:“亿”,古称万万为亿,又称十万为亿;古又通“臆”,预 料、揣度之义;王弼又在此注为“噫”,语助词。除此之外,“亿”在古代还没有别的注释。通观起来,此处还是作“臆”讲为妥。“贝”,古货币,此处泛指钱财。“亿丧贝”,指预料丧失惨重。⑦跻于九陵:“跻”(ji击),登,升。“九陵”,古无此专辞,古舜 葬于九嶷山,不知是否指此?又《书.禹贡》有“九山刊旅”,此“九山” 泛指九州之山,不知此“九陵”是否借此或类此“九山”而泛指天下

易经中太极是什么意思

  易经太极图,以明快图素的模型,勾画易经阴阳互动易流的科学内涵:精与汽也,聚则合一,散则分二,二汽阴阳;一体分二,阴阳二性,二汽量比,比例恒变,渐升量大,渐降量小,大不及一,小不为零;量变性变,量大性显,量小性隐;性显明现,性隐暗藏;现则物明,藏则物暗。故,精,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升渐大者,升浮渐散,散渐布寓,终极势消;降渐小者,降沉渐聚,聚渐蓄根,终极势盛。然,物极必反!根盛势极,根势渐长,长渐升散,散升布寓;寓衰势极,寓势渐消,消渐降聚,聚降蓄根。一体之内,阴显阳隐,互根互寓,显隐性易,互易互化,恒运无休。故,精汽互动,阴消阳长,阴进阳退,阳杀阴藏,和谐平衡。

易经的九三九四是什么意思

  是指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为阳,所以叫九三九四,如果为阴叫六三六四

三字经全文意思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以古人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我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解释】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2、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3、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4、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5、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6、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7、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40、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1、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3、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4、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5、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6、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7、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9、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5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1、作中庸,乃孔汲。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汲,”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2、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3、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5、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6、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7、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着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8、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着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9、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60、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61、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着的《公羊传》,左丘明所着的《左传》和谷梁赤所着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6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64、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5、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6、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8、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9、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   70、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1、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3、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5、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6、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7、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8、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9、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80、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81、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82、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3、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4、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5、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6、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7、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8、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89、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90、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91、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92、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93、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解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94、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95、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96、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97、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98、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解释】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99、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100、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101、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102、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0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104、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105、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06、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解释】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07、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08、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109、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着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110、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我们正值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111、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112、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解释】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113、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解释】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114、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解释】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115、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解释】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116、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释】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117、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解释】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   118、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解释】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119、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120、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易经全文意思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