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高山族的风俗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高山族社会的发展比较缓慢,有的到现在甚至还处于原始状态,仍生活在贫困之中。据记载,在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都曾实行过海禁,强迫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搬到内地,不准他们和沿海诸岛人民进行联系。这样,孤悬海外的高山族人民,便和祖国大陆人民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过程。但是他们的族源、文化及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仍和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从前清时期开始,放弃了原来的“番”姓,改为和大陆移民相同的姓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集体居住的地方叫村社,每一个村社包括若干个不同的家庭和家族。这些村社,分别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外人不能侵犯。   高山族人民居住的一般是茅草顶的木板房,也有的屋顶是用树皮、石板或竹子盖起来的。住在台东兰屿岛上的雅美族人民,到现在,还采用挖地穴的办法建造房屋,室内比地面低很多,挖出的土堆放在周围就成为屋墙。他们以芋头、甘薯为主食。平时男子大都只在腰间挂一个“丁字带”,妇女也仅在胸前和腰耽系一块方布。随着台湾旅游业的发展,兰屿已成为台湾一个旅游区,一部分雅美族人已摆脱愚昧落后和衣不避体的陋习。   高山族人非常尊敬老年人,还很爱喝酒。由于他们经常进行打猎活动,所以特别喜欢自己的猎狗,就像汉族人民重视自己的耕牛一样。   高山族人民也有传统的文化艺术,并特别喜欢跳舞。著名的杵乐,就是他们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民间歌舞。   高山族人民按其居住的地区分布和语言的不同,分为许多支。除早已定居平原并与汉族融合在一起的平埔族外,高山族分为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曹族)、排湾族、鲁凯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邵族等十大族群。一共40多万人,占台湾2300万人口的1.7%,属于弱势族群,但是代表的却是台湾本土文化最典型的表现。这十大族群中前六个族群的居住地多在无法耕种的山区,阿美族和卑南族居于东部平原,雅美族则居于太平洋上的兰屿岛。据此,长期以来,把这十大族群统称为高山族,看来也不是很恰当的,但是沿用时间已久也就习惯了。   高山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   节日与习俗   高山族一般每年有两个主要节日,一是播种节,一是丰收节。后者的规模特别大,差不多等于汉族的春节。各家届时都要屠宰家畜、酿酒、做糕等,祭祀祖神,饮宴作乐,一般延续10天左右。他们特别崇拜祖先;相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服饰   高山族分为阿美、排湾、泰雅、布农、赛复、曹族和雅美、卑南、鲁凯、平埔等部分人,因而服饰各具特色。泰雅、赛夏及部分阿美人,不论男女都穿着麻布裁制的无袖胴衣。购农有长有短,长到膝头的叫"鲁靠斯",短到肚脐的叫"拉当"。以白衣为底的盛装上,还在胸背织有精巧的几何图形花纹。市农族和曹族男子多数用兽皮做外背心,胸前挂有方形斜折胸袋,既是装饰又很实用。排湾和阿美人则喜欢在衣服的袖、领、下摆镶上细条的衬色花边,腰部系半源裙,用黑布或鹿角做为头冠。高山族男女都喜欢赤足,爱佩戴各种多姿多彩的头饰、耳饰、手镯、脚环和项链等,排湾人的男子头冠比女子头冠更为复杂和美观。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肠内草浆伴上盐即是)。昔日饮食皆蹲踞生食,现在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现在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高山族还有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等身体装饰习俗、身体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男女大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家赠物表示相思。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严禁放屁、喷嚏、同族相奸;禁忌吃动物头尾;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丰年祭(曹人、鲁凯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湾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与大猎祭(卑南人,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叮祭祀合一。纷繁复杂,台湾当局倡导因繁就简,调整合并,以上列举的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庆。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   排湾人的婚礼   排湾人是高山族的一个文系,其婚礼别具一格。婚礼那天,男方迎亲队伍个个侃刀带剑,威武神勇,携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官头插羽毛在队伍前边,由首长、家长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板屋前出发到女方去迎娶。新娘子高高端坐在有大秋千的结婚礼堂内,头上也插着象征纯洁的羽毛。大秋千是排湾少女的专利品,只供少女休息游乐。当新娘子荡完最后一次秋千时......余下全文>>

请问高山族的生产生活特色有哪些谢谢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高山族社会的发展比较缓慢,有的到现在甚至还处于原始状态,仍生活在贫困之中。据记载,在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都曾实行过海禁,强迫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搬到内地,不准他们和沿海诸岛人民进行联系。这样,孤悬海外的高山族人民,便和祖国大陆人民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过程。但是他们的族源、文化及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仍和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从前清时期开始,放弃了原来的“番”姓,改为和大陆移民相同的姓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集体居住的地方叫村社,每一个村社包括若干个不同的家庭和家族。这些村社,分别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外人不能侵犯。     高山族人民居住的一般是茅草顶的木板房,也有的屋顶是用树皮、石板或竹子盖起来的。住在台东兰屿岛上的雅美族人民,到现在,还采用挖地穴的办法建造房屋,室内比地面低很多,挖出的土堆放在周围就成为屋墙。他们以芋头、甘薯为主食。平时男子大都只在腰间挂一个“丁字带”,妇女也仅在胸前和腰间系一块方布。随着台湾旅游业的发展,兰屿已成为台湾一个旅游区,一部分雅美族人已摆脱愚昧落后和衣不避体的陋习。   高山族人非常尊敬老年人,还很爱喝酒。由于他们经常进行打猎活动,所以特别喜欢自己的猎狗,就像汉族人民重视自己的耕牛一样。     高山族人民也有传统的文化艺术,并特别喜欢跳舞。著名的杵乐,就是他们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民间歌舞。     高山族人民按其居住的地区分布和语言的不同,分为许多支。除早已定居平原并与汉族融合在一起的平埔族外,高山族分为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曹族)、排湾族、鲁凯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邵族等十大族群。一共40多万人,占台湾2300万人口的1.7%,属于弱势族群,但是代表的却是台湾本土文化最典型的表现。这十大族群中前六个族群的居住地多在无法耕种的山区,阿美族和卑南族居于东部平原,雅美族则居于太平洋上的兰屿岛。据此,长期以来,把这十大族群统称为高山族,看来也不是很恰当的,但是沿用时间已久也就习惯了。     高山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   节日与习俗     高山族一般每年有两个主要节日,一是播种节,一是丰收节。后者的规模特别大,差不多等于汉族的春节。各家届时都要屠宰家畜、酿酒、做糕等,祭祀祖神,饮宴作乐,一般延续10天左右。他们特别崇拜祖先;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万物皆有灵魂,灵魂有善有恶。外出时挂菖蒲于胸前,夜间行路涂炉灰于额上,避免恶灵近身。有病用茅叶、鸡卵、兽牙抚摩患处。还普遍迷信征兆和占卜,常根据征兆决定事情的行止。如日食、月食、彗星出现、鸡夜鸣、犬长嚎、蛇出洞、小鸟小兽横道、人被毒刺挂、跌跤、打喷嚏等都是凶兆。儿童的头不许随便抚摸。女人专用的小锹、厨具、织机等和男人的弓箭、农具、武器等不准异性接触。   女性权力高     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是“社”,若干社集合成一个部族。有的部族里,女性权力一向比男性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遗风。在部族公共事务上,他们的长老、祭司、甚至头领,大都由妇女充任,执政掌权。在阿美族和雅美族里,婚后的丈夫几乎把最好吃的、用的都给妻子享受。妇女们不仅在家中享受主人的待遇,社会地位也大都比男子高。   精美的服饰     高山族同胞的衣着服饰最引人注目。他们的衣服主要用麻和棉布制成,又因地区的不同各有差异。但一般男的有背心、短褂、短裤、包头巾、裹腿布和披肩等。女的穿有袖或无袖胴衣、围裙、裤或裙子。妇女还喜欢在衣襟、衣袖、头巾、围裙上刺绣精美的图案。     高山族男女喜欢赤足,不论男女都爱佩带头饰、耳饰、手镯、脚环、项链等。排湾族男子的头冠......余下全文>>

请问高山族的生产生活特色有哪些谢谢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高山族社会的发展比较缓慢,有的到现在甚至还处于原始状态,仍生活在贫困之中。据记载,在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都曾实行过海禁,强迫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搬到内地,不准他们和沿海诸岛人民进行联系。这样,孤悬海外的高山族人民,便和祖国大陆人民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过程。但是他们的族源、文化及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仍和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从前清时期开始,放弃了原来的“番”姓,改为和大陆移民相同的姓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集体居住的地方叫村社,每一个村社包括若干个不同的家庭和家族。这些村社,分别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外人不能侵犯。     高山族人民居住的一般是茅草顶的木板房,也有的屋顶是用树皮、石板或竹子盖起来的。住在台东兰屿岛上的雅美族人民,到现在,还采用挖地穴的办法建造房屋,室内比地面低很多,挖出的土堆放在周围就成为屋墙。他们以芋头、甘薯为主食。平时男子大都只在腰间挂一个“丁字带”,妇女也仅在胸前和腰间系一块方布。随着台湾旅游业的发展,兰屿已成为台湾一个旅游区,一部分雅美族人已摆脱愚昧落后和衣不避体的陋习。   高山族人非常尊敬老年人,还很爱喝酒。由于他们经常进行打猎活动,所以特别喜欢自己的猎狗,就像汉族人民重视自己的耕牛一样。     高山族人民也有传统的文化艺术,并特别喜欢跳舞。著名的杵乐,就是他们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民间歌舞。     高山族人民按其居住的地区分布和语言的不同,分为许多支。除早已定居平原并与汉族融合在一起的平埔族外,高山族分为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曹族)、排湾族、鲁凯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邵族等十大族群。一共40多万人,占台湾2300万人口的1.7%,属于弱势族群,但是代表的却是台湾本土文化最典型的表现。这十大族群中前六个族群的居住地多在无法耕种的山区,阿美族和卑南族居于东部平原,雅美族则居于太平洋上的兰屿岛。据此,长期以来,把这十大族群统称为高山族,看来也不是很恰当的,但是沿用时间已久也就习惯了。     高山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   节日与习俗     高山族一般每年有两个主要节日,一是播种节,一是丰收节。后者的规模特别大,差不多等于汉族的春节。各家届时都要屠宰家畜、酿酒、做糕等,祭祀祖神,饮宴作乐,一般延续10天左右。他们特别崇拜祖先;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万物皆有灵魂,灵魂有善有恶。外出时挂菖蒲于胸前,夜间行路涂炉灰于额上,避免恶灵近身。有病用茅叶、鸡卵、兽牙抚摩患处。还普遍迷信征兆和占卜,常根据征兆决定事情的行止。如日食、月食、彗星出现、鸡夜鸣、犬长嚎、蛇出洞、小鸟小兽横道、人被毒刺挂、跌跤、打喷嚏等都是凶兆。儿童的头不许随便抚摸。女人专用的小锹、厨具、织机等和男人的弓箭、农具、武器等不准异性接触。   女性权力高     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是“社”,若干社集合成一个部族。有的部族里,女性权力一向比男性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遗风。在部族公共事务上,他们的长老、祭司、甚至头领,大都由妇女充任,执政掌权。在阿美族和雅美族里,婚后的丈夫几乎把最好吃的、用的都给妻子享受。妇女们不仅在家中享受主人的待遇,社会地位也大都比男子高。   精美的服饰     高山族同胞的衣着服饰最引人注目。他们的衣服主要用麻和棉布制成,又因地区的不同各有差异。但一般男的有背心、短褂、短裤、包头巾、裹腿布和披肩等。女的穿有袖或无袖胴衣、围裙、裤或裙子。妇女还喜欢在衣襟、衣袖、头巾、围裙上刺绣精美的图案。     高山族男女喜欢赤足,不论男女都爱佩带头饰、耳饰、手镯、脚环、项链等。排湾族男子的头冠......余下全文>>

民族、传统节日、生活习俗、饮食文化

  少数民族   目录   【数字习俗】   【国家政策】   【分布特点】   【地理位置】   【人口一览】   【语言文字】   【宗教信仰】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

关于台湾高山族的资料?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骸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中央山脉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少数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汉等地。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 现有人口40万,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其余3000多人,散居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许多支系,主要包括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赛夏人。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 。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

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土家族有哪些特产

  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土家族地区山多田少,食粮以稻谷、玉米为主,杂以小米、红苕和洋芋。土家人的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煮饭一般是用铁鼎罐架在火坑里的铁三脚架上煮熟,灶房只是在热天或人客多的时候使用。饭食品种很多,土家族人最爱吃的是粑粑,最具特色的是酸辣子和糟辣子。酸辣子是将红鲜辣椒拌玉米舂细粉粒,装于扑水坛中,半月后可食,食法有干炒、水煮;糟辣子是将红鲜椒切碎,加生姜、花椒和盐,密封坛中,既可直接食和,又可作佐料。酸菜, 是土家族常用的大宗菜。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

汉族、傣族、苗族、高山族的居住地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文化风俗、民族服饰、特有的节日 5分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西双版纳境内有景洪坝、勐海坝、勐遮坝、勐笼坝、勐罕坝等,德巨集境内有勐焕坝(芒市)、勐那坝(盈江)、勐卯坝(瑞丽)、勐底坝(梁河)勐婉坝(陇川)等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是什么?

  ============================================================================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丰年祭(曹人、鲁凯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湾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与大猎祭(卑南人,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与祭祀合一。纷繁复杂,台湾当局倡导因繁就简,调整合并,以上列举的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庆。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

中国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你要哪个民族的?问题具体点。如果以你的问题作题目,可以写本书了。





高山族饮食文化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