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求<易经>系辞上传的注释和翻译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2)动静有常,刚柔断矣。(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4)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5)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6)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7)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间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8)   注释:   (1)系辞:系,古字作毄,有系属义。辞,本作辞,即词,有说义。系辞本义是系辞于卦爻之下。案《系辞》:“系辞焉以断吉凶。”“系辞焉以尽其言。”即是其正。此处以“系辞”为名。乃指系在《周易》古经后面的文辞,为《十翼》之一。它是《周易》的通论:追述易之起源,推论易之作用,兼释卦义以补《彖》、《象》、《说卦》之不足,并言明占筮方法等。《系辞》分章,先儒多有不同:马融、荀爽、姚信等分上篇为十三章,虞翻分为十一章,周氏、孔颖达等分为十二章,陆德明分为七章,李心传分为十五章,王申子分为十六章。今从马融等分法,《系辞》下篇一般分为十二章。   (2)尊:高,贵。天阳气轻清在上,故曰尊。卑:下,贱。又作“埤”,卑,埤通。地阴气浊重在下,故曰卑。定:谓定其方位。以:已。《国语·晋语》“吾以除之矣”即其证。陈:列。   (3)动静有常:此指天地自然而言,天运转不已,故曰动;地凝重不移,故曰静。常:规律。天动地静之说,战国时代极为普遍。如《庄子·天道篇》:“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刚柔:刚谓奇画以象阳,柔谓耦画以象阴。断:分,判。   (4)方:先儒多解为方所、道、理、行虫动物类等,然以上诸说似皆不妥。通观此段文意,“方”在此应解作“事”。《象》之《复》“后不省方”句,王弼注:“方,事也。”即其证。象:天象,日月星辰。形:地形,山川草木。变化:天时变,故在天为“变”;变,熹平石经作“辩”,由成象到成形辨其化,可备一说。坤化成物,故在地为“化”。见:显现。   (5)刚柔相摩:乾刚坤柔之画相互摩荡而成八卦,即《说卦》所谓乾三阳坤三阴相互作用而生“六子”。摩:旋转。此指切摩。八卦相荡:八卦相互涤荡而运动。荡,又作“荡”。《释名》:“荡,荡也。”此有推移之义。鼓,通“郭”。《风俗通义·声音篇》:“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也,故谓之‘鼓’”。所以鼓有“动”之义。霆:雷之余气。《谷梁传》:“云雷者何?霆也。”润,滋。   (6)乾道:即阳道。男:阳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男”、“中男”、“少男”。坤道:即阴道。女:阴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女”、“中女”、“少女”。   (7)知,先儒多训为“主”、“为”。笔者管见,由《彖》释《乾》称“万物资始”考之,此“知”就应解作“资”,“资”、“知”音近互假耳。作:一本作“化”。笔者以为,由上文“乾资大始”考之,此处“坤作成物”之“作”,当训为“为”,即化生。易:平直,无所难。马其昶云:“易者易直也。光体浑同虚空,普徧群物,故曰易。《尔雅》‘平、均、夷、弟,易也’。注云:皆谓易直,此可识易之训也”。案《系辞》:“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故马氏之说极是。简能:简约之能。先儒有谓作“简从”者,上下文“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考之,此解可备为一说。简,简约而不繁。   (8)易简:平易简约。成位乎其中:人得天地之理,位于天地之中。位,居位。

易经全文的白话文翻译及64卦的解释

  我给你发本曾仕强《易经的奥秘》这本书很好,强烈推荐你看一下。已经将这本书的TXT发送到你的QQ邮箱,请查收。

新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新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易经·系辞》是什么??????今天晚上要啊!!!!!帮忙啊各位!!!!!!!

《易传·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着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佔。《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周易 系辞下传>>第十一章 怎么翻译

  第 十 一 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孔子说:“《易经》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易经》是研究天下万事万物的规律而成就天下的事务,容括天下一切事物的规律的书,就是这样罢了。因此,圣人用它来与天下人的心志相贯通,用它来创立天下的事业,用它来决断天下的一切疑难问题。”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因此,用蓍草预断吉凶时候所得到的数字能够体现圆通而神妙的性质,预断吉凶的卦象能够体现方正而智慧的性质,六爻所体现出来的道理,反映着富于变化的特性而又随时揭示吉凶。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圣人根据它的道理来洁净自己的心志,引退之后则藏身在隐秘的地方,无论吉祥还是凶险都和民众一起领受。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   神妙而能知道未来的情况,充满智慧而包藏着以往的一切,什么道理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呢!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大概是古代那种聪明智慧、神妙勇武而又不嗜杀人的人吧?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因此,明晓天地之道,而且能明察民众的各种情况,因此制作了(用来占卜的)神奇的东西以便使人在做事之前使用它来预断吉凶。   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圣人根据它洗心修性,使自己的德行更加神妙圣明!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因此,关闭门户叫做坤,打开门户叫做乾;一开一闭叫做变化,有往有来而不穷尽叫做贯通。   见(现)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呈现出来叫做象,具有形体的叫做器具,从具体事物推定出抽象的事理叫做法,利用这种理法而出入于天地之间,民众全都能应用它叫做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因此,《易经》创作之前有太极,这个(阴阳合一的)太极分化出阴阳两仪,阴阳两仪分化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四象分化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八卦决定事情的吉祥或凶险,对吉凶趋势的准确判断造就伟大的事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因此,最高的法则没有什么能超过天地;最奇妙的变通没有什么能超过四季;形象高悬而显示明了没有什么能超过日月;   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尊崇和高尚没有什么能超过富有和尊贵;完备地研究出万物的道理而能使人们应用,创立造成各种器具用来给天下人带来利益,没有谁能够超过圣人;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探求万事万物的复杂情况,探索隐含着的道理,挖掘深刻的哲理而搜罗幽远的事物,用来确定天下万事万物的吉凶,鼓励天下之人勤勉追求的,没有什么超过(用来占卜的)蓍草和龟甲。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因此,上天产生了神妙的万物,圣人取法它(而创立了卜筮)。天地出现各种变化,圣人效法它(而推演出《易经》)。   天垂象,见(现)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上天出现各种自然景象,显示吉凶趋势,圣人模仿它(而定出卦爻辞)。黄河出现了“河图”,洛水出现了“洛书”,圣人取法它(而创造了八卦)。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经》设立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用来指导人们的行动。编写出卦爻辞,用来告诫人们。确定了吉凶,用来判断祸福。   第 十 二 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大有卦上九爻辞)说:“从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没有什么不好。”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孔子说:“保佑就是辅助。上天所辅助的对象是能够顺从天地之道的人;人与人之间辅助的对象是讲究诚信的人。按照诚信的要求去做事而时刻不忘记顺从天地之道,又是用来使圣贤被人们尊崇。因此能够从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没有什么不好。”   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孔子说:“书写出来的文字不能完美地表达要说的意思,语言不能完美表达心意;这样的话,圣人的心意,难道就不能让我们知道了吗?”   子曰: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孔子说:“圣人设立卦象用来表达心意,设立**卦用来完备地表现万物的真实情况和人为的设定,编写卦爻辞用来完美地表达出要说的意思,通过变化的形式和贯通的道理用来尽力为人求得利益,使民众欢欣鼓舞而快乐的顺从其中体现出来的道理用来极尽变换莫测的神妙功用。”   乾坤,其易之緼(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卦和坤卦,大概是理解《易经》奥秘的关键吧?乾坤的内涵确定并陈列出来,因而《易经》的奥秘也就存在于其中了。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乾坤所代表的天地如果毁坏了,那么也就无法看到《易经》的奥秘;《易经》的奥秘如果不存在了,呢么乾坤所代表的天地可能也就接要灭亡了。   是故,形而上 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因此,超出具体形象之上的叫做道,具有固定形体的叫做器,改造而剪裁的情况叫做变化,推演而用来指导做事叫做贯通;拿这种道理来应用到天下民众身上叫做事业。   是故,夫 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 谓之象。   因此,所谓象,是因为圣人看到了天下纷繁复杂的情况,而用具体的形式模拟出来,象征万物的道理,这就是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圣人因为看到天下万物的变化运动,而观察她们交会贯通的道理,用来创立礼仪制度,编写卦爻辞,用来判断万事万物的吉凶情况,因此叫做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   将天下所有的纷繁复杂的情况表现在卦中;激励天下人的行动的意愿表现在卦爻辞中;改造而剪裁这些道理的目的表现在卦爻的变动中;推演而施行这些道理的方法表现在贯通;说明它的神妙并使人们明白他的意思,   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表现在人的运用中;默默去做而追求成就万事万物,不必多说而追求诚信表现在对道行的修养中

诗经全文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易经的系辞和系传有什么不同

  易经没有“系传”这个词,你所说的系传就是系辞。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

《易经 系辞》怎么翻译成英语啊?谢谢啊,急用

  圣人立象以尽意Saints legislation as intended to do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1.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2.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第九计: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3.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4.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     5.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6.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易经系辞传全文翻译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