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什么叫“虚实相生”?“虚实相生”中的“虚”、“实”是什么意思?

  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古诗枫桥夜泊中的虚实相生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并没有在寒山寺旁。通过实际的钟声生出了寒山寺的形象所以叫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无画皆成妙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出自 【清】笪重光《画筌》。   意思是:通过空白的映衬,来表达原画的意义。

虚实相生无画皆成妙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出自 【清】笪重光《画筌》。   意思是:通过空白的映衬,来表达原画的意义。

诗歌中的2/3拍是怎么解释

  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4.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5.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1.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2.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3.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4.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5.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6.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7.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8. 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   刚好在复习,所以整理了.

是不是起名时、名字中的五行配置只能是相生的

  刘峻尘,98\r\n\r\n刘绍辉( 绍:继承辉:光辉 )\r\n\r\n朋友提供两备选 \r\n \r\n间关系肯定能完全结合八字五行、取名与肖、易经卦象及姓名五格数理、三才搭配进行专业取名少都要几才能取面酚提供点取名《取名必读》作选择名字些参考要素 \r\n \r\n敬请采纳盼\r\n明白我联系\r\n \r\n 《取名必读》: \r\n 、排八字析命局旺衰确定用神取名基础(何用神用神八字或运自身干称命主、元神旺弱平衡起重要作用五行命主起补偏救助作用找准用神扶其弱抑其强整命局起至关重要作用用神选错补反帮更严重真谓害) \r\n 二、姓名、、三才配置要喜相忌相克 三才配置:基础运运功运及健康、家庭都较坏影响 \r\n三、管取何名字姓名五格数理定要避其凶、恶数五格格主运格暗示前总格影响运势三格重要并要注意男别 \r\n四、名字单字五行要与用神相吻合补救先命局即八字足(注:汉字五行按字形字义五音十二律划) \r\n五、姓名字音要优美口避免音调太重 \r\n六、姓名文字暗示(即字意)要趋吉避凶决能用恶死凶亡、克父、欠、病弱、贫困等凶字

关于花的诗歌

  墙角的花,孤芳自赏了,天地就小了.   成功的花朵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不知也浸透了奋斗的汗水和泪水.   李调元《芷塘同年斋中秋兰秀茂异常属余作诗》   契阔今素心,忽动伊人怀。   入室座未安,馨芳盈庭阶。   此种秉幽趣,高寄白云隅。   一为香所误,遂与诸草偕。   其芳终不言,自分溷尘埃。   今充君子佩,永得邀栽培。   月夜静相对,如与人忘骸。   愿言托孤根,岁宴两无猜。   方婉仪《题马守贞双钩兰花卷》   楚畹幽兰冠从芳,双钧画法异寻常。   国香流落空留赏,太息金陵马四娘。   爱新觉罗.书诚《题幻翁墨兰》   北人爱兰不易致,画兰直作真兰视。   吾叔立意恐雷同,一以粉糅蕴精粹。   天地古人皆非师,神全故坐形支离。   快笔如锥划纸碎,破花断叶含清恩。   閟阁时闻豹囊鼓,轻扬茶烟供香祖。   世间沈麝敢同焚,笔墨闻薰长不腐。   虚室题诗得数观,似同君子久盘桓。   薄劣虽惭谢车骑,愿将心事托芝兰。   高 朋《题画兰为郑板桥作》   芳菲香气动吟毫,疑是湘君下汉皋。   争奈幽芳多惹怨,于今不忍读离骚。   姚 范《记赠折枝兰花》   屈原已死潇湘空,蕙兰不生芳草丛。   揭来南阮萧斋中,美人不见相思瘦。   一枝折赠秋风后,夜雨西堂落红豆。   我昔曾谱猗兰篇,空山鼓之谁与传。   烦君更乞冰丝弦。   鲍倚云《兰语篇》   幽芳不知春,春赴桃蹊水。   回波忆旧雨,冥蒙晓烟里。   畴昔子慕予,窈窕竟奚似。   目成山之南,清川渌如此。   萧萧秋雨恶,檐端孕花蕊。   酷腊酿奇寒,土乾未滋蚁。   引领期人房,吹衣北风起。   根发暗已朽,处堂昧生理。   怨长交不终,媒劳复谁倚。   酾酒与花盟,花光去若驶。   荪兮独自愁,何人信予美。   王文治《可韵上人墨兰卷子》 (四首)   谁将淡墨染春痕,瘦叶疏花倚石根。   一院古苔青不扫,重帘着地月黄昏。   春眠初觉鸟声忙,临罢黄庭日渐长。   待与高僧参鼻观,绝无香处是真香。   小池雨过看濡毫,更酌红楼读楚骚。   为与幽兰多夙契,建牙犹得近湘皋。   南核春蕊发华滋,视膳萱庭日景迟。   手擘倭笺如水碧,花前闲补广微诗。   《兰》   女侠金陵马四娘,吮毫犹带口脂香。   临风故写湘江怨,牵引骚人一带肠。   罗 聘《秋兰文石》   今年九月偏无菊,欲纫秋菊笑可拈。   画毕自看还自悔,笔花端合让江淹。   孔继涵《从侄柞索兰》 (二首)   幽兰似佳人,不以色自炫。   忽漫度微风,芳馨袭庭院。   缅怀湘中君,含情发深眷。   乞君九畹英,足我三益友。   睛窗午梦醒,疏香暗消受。   保以伴蹇修,一卷离骚有。   高 鹗《幽兰有赠》   九畹仙人竟体芳,托根只合傍沅湘。   一江水泛灵妃瑟,八月天寒楚客裳。   谁使当门逢忌讳,更教采佩太馨香。   愁深漫展离骚读,天问从来最渺茫。   张士元《种兰》   兰生杂众草,偃仰衢路旁。   草盛占雨露,兰孤无容光。   我行适见之,小立还彷徨。   不恨草色满,恨兰不善藏。   移兰种堂下,茎叶日以长。   闭门幽香发,众草将安伤。   张纶英《兰草》   幽兰有高致,质弱苦易零。   芳香不可留,滋树徒劳形。   小草时作花,嫣红间葱青。   闲阶濯新雨,绰态何娉娉。   悦目非不怡,所嗟乏奇馨。   采之聊把玩,慨彼服媚情。   一笑谢东皇,荣枯无定形。   孙原湘《兰》(二首)   宛然清露被江皋,叶叶灵芬出素豪。   一种离披烟雨态,剩泥残壁画离骚。   写得灵根九畹芳,玉叉高展看潇湘。   春风吹过闲蝴蝶,画里业寻画外香。   张问陶《兰》 (二首)   偶检丛兰画几枝,各标神韵肯参差。   高花飞舞低花笑,同倚春风自不知。   偶检离骚写数行,便思乘兴画潇湘。   可怜百种沿江草,不及幽兰一箭香。   褚 华《兰花咏》   苍烟漠漠松篁径,万朵瑶花破春冷。   月明老鹤飞上天,美人下山踏花影。   晓露洗,东风吹,香雾湿衣君不知。   心含幽怨立许久,修蛾绿过湘江湄。   沈 彩《题自写兰》   入春十日雨兼风,兰叶香迟未破丛。   差喜砚田初解冻,墨花色发翠毫中。   盛大士《顾南雅侍读画兰歌》   湘江帝子弹瑶瑟,恍惚神游众香国。   画手东吴擅顾雍,妙写兰心与兰质。   仙姿亭亭俗艳空,有意无意天然工。   真珠帘卷玉钩堕,千花一笑羞群戏。   嫩芽细拨银钩小,麝墨螺烟自萦绕。   映带争看取势妍,纵横会得忘言巧。   翻思昨夜醉停樽,露台独立吟黄昏。   翩其仙袂御风去,花气为我留诗魂。   画兰人本兰台史,品格幽兰足相似。   滇池草色绿蘼芜,远驾星轺采芳芷。   秋江梦君水一方,碧城杳霭云苍茫。   嫣然花容隔香雾,爱心不见心旁皇。   燕台高吟夕阳暮,闲情别有沧州趣。   君还翰墨兴飞腾,我已容华迥非故。   惠我清风拂素笺,蘅皋幽思倩君传。   好与美人搴作佩,墨华如醉泼湘烟。   王贞仪《题素心兰画幅》 (二首)   谢庭幽种托根殊,似此孤标绝世无。   素质宜陈青玉案,东风初启碧纱?。   萧骚帝子三闾赋,零落王孙九畹图。   一自江皋遗佩后,年年烟雨怨啼鸪。   看花作画亦精神,传得双钩楚泽春。   燕尾鱼鈂差后乘,光风霁月认前身。   交从至淡方称契,品到无瑕始见真。   裁我瑶笺惭报语,不教青眼误埃尘。   何绍基《素心兰》   深心太素绝声闻,悔托灵根压众芬。   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逾淡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园榭秋光都占尽,故应冰雪有奇文。   陶 澍《题墨兰赠尹月三》   虎头画法古无比,今之画者恍惚似。   烟墨数点出新意,勃勃清香生绢底。   根荄故与众卉殊,不俗之气如吾子。   持归张向画屏前,秋来好梦湘江水。   龚自珍《题盆中兰花》 (四首)   忆昨幽居绝壁下,漠漠春山罕樵者。   薜荔常为苦竹衣,鵁鶄误僦鼫鼯舍。   天荣此魄不用媒,可怜位置费君才。   珍重不从今日始,出山时节千徘徊。   华堂四宦下红罗,谢家明月何其多。   郁金帐中闻夜语,谢娘新病能诗魔。   二月奇寒折万木,严霜夜夜雕明烛。   小屏风下是何人,剪辑云鬟换新绿。   谥汝合欢者谁子,一寸春心红到死。   旁人误作淡妆看,持问燕姬何所似。   吾琴未碎百不忧,佳名入手还千秋。   合欢人来梦中去,安能伴卿哦四愁。   燕山楚楚云不娇,灵药几堆春未苗。   菖蒲茸生恰相似,女儿甘逊神仙骄。   宣州纸工渲染薄,画师黄金何处索。   一别春风小景空,磁盆倚石成零落。   汪 端《兰》   春在娟娟绿玉枝,潇湘烟淡月明时。   千秋独抱离骚意,未许江篱杜若知。   《王韵香画兰长卷》 (四首)   清梵鱼山夜月寒,松花如雨落仙坛。   倚窗初试金壶墨,写罢灵飞更画兰。   瑶笙吹彻羽衣凉,瑟瑟微波梦碧湘。   解为幽花写秋景,玉人原是杜兰香。   眉黛文殊晕浅颦,拈花一笑悟兰因。   夫容湖上琳宫静,忆尔空山听雨人。   碧杜红蘅俪楚骚,花歌叶舞在冰绡。   婵娟我识黄昏令,明月扬州忆玉箫。   祁嶲藻《幽兰》   空山四无人,知有幽兰花。   花开不可见,香气清且嘉。   飞流下危磴,时有横风遮。   香久亦不闻,山深愁路赊。   众草何青青,吐艳明朝霞。   如何咫尺间,渺若天一涯。   援琴坐白石,日暮三叹嗟。   魏 源《新罗山人醉笔墨兰歌》   昨夜醉肠花怒开,墨池起蛰惊春雷。   枯者游戏为根荄,乱者屈曲为蓓蕾。   横披乱放无端涯,有时画兰兼画梅。   暗香斜影窗前阶,便疑草书乱僧杯。   酒气兰香拂拂来,张颠濡发青莲杯。   神乎鬼乎仙乎哉,请匹灵均呵壁才。   潘遵祁《题画兰》 (二首)   读罢离骚思惘然,夜凉清梦落琴边。   不知寂寞湘江上,可有幽人枕石眠。   绝代幽姿压丛芳,肯随红紫媚春阳。   饶他绮石黄磁斗,不及空山自在香。   宗 粲《谢婉生姐赠兰》   生平爱种梅与兰,梅花易种兰花难。   相思万斛消不得,惟馀清梦萦湘干。   凉风蓦地送香气,美人空谷来姗姗。   一枝新向胆瓶供,对之喜动双眉端。   名花本推国香首,赠花人更余相欢。   忆从古梅林下别,遥通音问惟青鸾。   芳踪相隔心不隔,贻我秋佩清芬攒。   见花如见玉人面,无言常向妆台看。   张 印《写 兰》   望望楚天云,月坠秋江冷。   帝子魂不来,为写一枝影。   秦树声《为人题画兰》 (三首)   浥露不掩骨,临风忽断肠。   王者久不作,知君为谁香。   有人亦自芳,岂必恋空谷。   弃置乃偶然,天命期无辱。   寒花有晚节,犹伤天地秋。   虽各一时秀,论心耻与俦。   王殿森《秋兰》   闲庭习幽静,清香透书帏。   起视盆中兰,娟娟开一枝。   秋光倏已晚,尔开何独迟。   风声撼林薄,霜痕沾鬓丝。   孤芳孰延赏,知音安可期。   我亦素心人,何时慰幽思。   蒋 兹《咏兰》   曲奏当年明月夜,美人心事水潺潺。   如何芳草迷归路,洒落香痕满世间。   谭嗣同《画兰》   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帆起暮涛。   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刘 灏《兰花》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张云龙《画兰》   此是幽贞第一花,不侪桃李只云霞。   采香或可通来径,更写春山一片遮。   释彻凡《题画兰》   彼美在空谷,离立今冰霜。   地幽作花早,春风生古香。   盈盈一涧水,孤客遥相望。   不采何忍舍,采之用无方。   愿得赠之子,佩以罗绮裳。   中道勿捐弃,千载留芬芳。   岳 莲《自题画兰》   十分珍重护芳丛,意在忘言淡荡中。   尘外天然见标格,肯随桃李嫁春风。   静 诺《咏秋兰》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金永爵《暮春幽兰小集》   岳下岚漪坐处深,韶光上纳养诗心。   春兰已觉千花乱,院寂自闻一鸟吟。   烟散茶炉鸣涧籁,云行画壁响山琴。   寻芳近日奚囊富,惟许高朋独赏音。   周诒蘩《兰》   迨腊青苞舒紫萼,开年晴雪泛崇光。   曾开眼媚乍奇梦,未许纫愁寄恨肠。   幽谷春风芳意被,空阶夜雨素心长。   不从绮石黄瓷畔,谁识人间有此香。   周诒端《咏兰》   桃李多华色,高于五尺松。   荫此径寸兰,绿中间紫茸。   雨雾濡不及,将为众草封。   牧童重刍茭,刀镛浸相从。   我行春涧滨,怜汝冰霜容。   移种当绮窗,佳气郁葱茏。   开花莫早谢,知心难再逢。   杨益生《兰》   幽香逸韵本天成,绿展参差四五茎。   淡泊自甘同小草,如何浪得美人名。   李慈铭《题子缜墨兰》   采采幽香远欲闻,郑公书带上缤纷。   虚堂客去风来候,绕壁寻诗总为君。   《题子缜画兰二绝句》   (其一)   唱断乔家碧玉词,一丛香草最相思。   不堪更着铢衣舞,风露先愁欲堕时。   (其二)   绰约丰肌分外妍,镜中倩影不胜怜。   娥眉曼绿分明在,孤负琴心已十年。   《题潘星丈庚戌分校礼闱画兰三绝》   (其一)   空体纷纷逞意裁,临风无语独徘徊。   分别二十三年恨,曾向空山写影来。   (其二)   隔帘逐队听琵琶,孤绝琴心海上槎。   千朵白莲香一瓣,铺堂谁向赵昌花。   (其三)   欲折殷勤不自持,蔚兰去外寄相思。   天寒日暮潇湘远,更灸戏炉写楚辞。   秋 瑾《兰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与凡葩斗艳俦。

文章中虚实结合的写法,作用是什么

  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有何重要作用?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如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军破贼于洛阳。次年春,杜甫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忽听官兵捷报,诗人欣喜若狂,写下这首生平唯一的一首欢快的诗。 它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有无相生的有无相生

  有表示多,表示大,无表示少,表示小。西瓜籽小,可以长出大西瓜。大西瓜吃了,只剩下西瓜籽。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处】《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第四十章》)这也是道的本质决定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道的本质就是自然。老子讲的道、自然,其实就相当于基督教的上帝,更是伊斯兰教的安拉,造就了万物,是自然的化身。但区别在于,道不是人格化的神,不像上帝那样有人的形体、有灵魂、有意志、有性格的最高存在,也不象安拉那样完全神秘化,而是实实在在的宇宙真理。老子认为有与无并不矛盾,是如阴阳、静动一般,既相互对立统一又能相互依存转化。有无同出于道,有与无,兼有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意义。(1)有与无就象东方与与西方那样相反相成,而不是相互否定。(2)由有而见无,由无而见有,有无相互对照。(3)任何事物在变化过程中都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有与无相继替代与变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无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可以转化为无,无可以转化为有。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面之间亦可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归根结底,有无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道自身的表现,所谓有与无都只是关于道之存在形式的描述而已。

虚实结合的写法是什么修辞方法

  虚实结合是一种描写方法。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   





诗歌中虚实相生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